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行情转由游资接管 市场再度盛行啃个股

  目前基金等市场主流资金似乎仍在忙于结构性调仓,或者是在忙于梳理半年报挖掘新的价值股。现阶段行情已经再度转由游资“接管”。由于投资“癖好”的不同, “弃大盘、啃个股”的盈利模式再次开始盛行,市场中的各类概念再度火爆。这或许预示“低价+概念+游资”的行情将为9月份市场提供丰富的交易性机会。

  股市进入安全地带

  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一个休整期。多空双方经过一番鏖战之后,都有点精疲力尽。市场在寻找一个新的平衡区间,经过筹码充分换手之后,再寻求突破的方向。

  从K线图上看,上证指数似乎行走在一个夹板的通道之中。这个夹板的上沿为60天均线,目前的位置在3072点。而它的下沿为半年线,目前位置在2774点。股指在这个夹板中已经行走了10个交易日。而这个夹板通道正缓缓上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通道还将行走一段时日。在这个夹板中行走的时间越长,向上突破的概率就越大。

  此次深幅调整仍处于正常范围,现在需要的是市场充分的换手。在3000点左右,市场堆积着太多的获利筹码。在这个区域中,还有巨额筹码等待解套。解套盘和获利盘的双重打压,使股市只能降低重心寻找新的平衡。

  目前股市处于双向扩容阶段。来自于股票的扩容正扑面而来。每周四个中小板股票发行。每周也有四个股票上市。炒新股的激情正在散去。经历了新股高开低走的阶段之后,如今新股上市已经出现了中开低走的局面。而接下来大盘股的登台亮相也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市场的另一头则是资金的扩容。其主要方式还是更大规模地发行基金。如今,有近20个基金进入同时发行阶段,这样的资金扩容势头是前所未有的。这双重扩容能否形成平衡还有待观察,因为,股票的扩容对市场的影响是确定的,而资金的扩容则是不确定的,20个基金的同时发行能否被投资者踊跃申购,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基金的发行历来就是“马太效应”,股市越牛,基金销售越好;股市越熊,基金销售难度越大。这也是一个决定现在的平衡区间究竟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的关键。

  大幅震荡市道,对喜欢做差价的短线客而言,市场机会更大了。近期市场暴跌屡屡发生,这样凶险的跌势对股市新手而言往往会吓得束手无策。有道是:“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流弹”。实际上在暴跌来临之时,在别人不计成本、不顾一切抛出股票之时,往往有比较大的差价机会。面对如今的调整市道,投资者要打运动战,手中的资金和股票都是套利的武器,而差价的追逐既包括价格上行的正向差价,也包括将筹码倒做差价。如果对于手中的筹码和资金只是打阵地战的话,那就来来回回看着行情折腾而错失差价的机会。

  从长期趋势来看,上证指数3000点之下是市场的安全区域。投资者如果将眼光放到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大战略目标的话,那么,在3000点之下,小跌小买,大跌大买。也许买入后还会套牢,但这都是暂时的,从长线趋势而言,市场的机会远大于风险。(应健中)

  游资再次“接管”行情

  陆水旗(阿琪)

  本周虽然因违规资金最后逃奔的影响,行情在周二与周末两度惊魂,但行情的波幅已明显收敛,行情的内容也透露出了诸多比较清晰的信号:

  (1)尽管政策“微调”背景下,市场在驱除违规资金,但“涨停板天天排队”的现象告诉我们,“微调”与驱除违规资金没有改变市场流动性仍非常充裕的大局;

  (2)经过8月份“大家都微调一下”形成的共振式下跌,在趋近月末的时候市场似乎形成了“9月份反弹就是稳定”的共识,对国庆假期之前不会再大跌但也不会大涨的趋势似乎有了深刻领悟。因此,各类游资的“胆子再次大了起来”,“弃大盘、啃个股”的盈利模式再次开始盛行;

  (3)基金等市场主流资金似乎仍在忙于结构性调仓,或者是在忙于梳理半年报挖掘新的价值股。现阶段行情已经再度转由游资“接管”。由于投资“癖好”的不同,也由于驱除违规资金对主流股票的影响更大,使得类似于第一季度“不涨大盘涨个股”的行情特征再度回归;

  (4)趋近月末,大多数低价绩差股的报表风险已经得到释放,市场中的各类概念再次流行,揭示出“低价+概念+游资”的行情将为9月份市场提供丰富的交易性机会;

  (5)在“题材股涨停板排队”的浮云之外,汽车(零部件)、医药(生物)、传媒(有线网络)等时常出现群体性骚动,对应钢铁、有色、房地产等股价重心的继续走低,明确反映着行情结构重心从“刺激投资保增长”向“调整结构促内需”的转型仍在持续深入。

  在本轮调整因违规资金“不计成本,只计后果”的撤离导致行情屡次出现恐慌性下跌过程中,已有部分“危机意识已经进入血液”的投资者对行情再次低看1700点。但以下因素决定着,至少在可预见的1-2年之内,我们还难以再见1700点。同时,由于经济总量、市值总量、流动性总量是持续扩张的关系,未来行情即使再有大调整也可能看不到1700点。行情的历史轨迹总是“后浪要比前浪高”。

  首先,经过“垂直降落”式的调整后,许多价值型股票已经进入新的投资价值区,包括银行、保险、石化、汽车、家电、造纸、煤炭、医药在内的许多权重行业的估值已经非常合理,甚至有许多价值型股票受违规资金撤离的影响出现了价值超跌。其次,在目前欧美经济开始追求复苏数量的时候,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通过“微调”追求复苏的质量。最后我们认为,目前可确定的是,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今年半年报都将确认出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底,也确定着经过本轮调整之后行情将由之前的估值驱动转向于业绩驱动。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水开了还是没有?

  文兴

  最近有关中国经济的争论多了起来。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水开了还是没有开”的议论。感觉与我们观察的股市有关,故在此介绍引用,因为这比讨论底部更有意义。

  中国财经界正在发生一场大争论,焦点是一锅水到底有没有烧开。这锅水不是指别的,是指2009年的中国经济。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水没有开,还差2度;一种认为已经开了,别烧了。

  认为水没有开的判断,来自实体经济没有完全复苏,外贸还在下降,民营企业毫无信心,所以要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千万不能功亏一篑。认为已经开了,别烧了的说,水早已经烧开了。烧过头的原因是,能涨价的东西都涨起来了,从牛奶、苹果、汽油、自来水到房价,马路上现在到处都是钱。

  这两种观点的吵架声,笔者早就听说了,相信市场也已经听到了。因为一直高歌猛进的股市在8月初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呢?因为吵架的声音实在太大了。北京开会,宣布下半年将继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的二季度货币报告也是这个基调,只是说可能要微调。然而8月11日的一条消息却吓了大家一大跳,7月份的全国新增贷款只有3559亿元,跟6月份的1.53万亿元相比,环比下降了77%。接着,又有消息显示,早在7月份,社保基金已经悄然离场了。这是否说明风头确实是悄悄在变了。看来水开没开的问题真的和股市相关了。

  “水开了还是没有开?”这个争论相信还会继续下去,争论吵架的声音越大,股市越是震荡。没有4万亿启动“铁公基”计划就没有2009年的股市行情;没有一个月接一个月地增加放贷(上半年新增贷款7万多亿元),就没有3478点的高度。笔者虽然没有分析过程,但股市与经济的关系就在那里放着,股民们看得明白。而且有一点肯定的是,像2009年上半年那样的撒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其实上面的说法用股市的技术分析方法说得更清楚,就是互补原理——一段简洁明了的形态后,一定出现的是复杂繁复的形态。我们可以看股市的实例,如果上涨过程十分复杂而且繁复,后面的下跌就是十分快速而简单。同样我们刚刚看到了暴风骤雨般的疾速下跌,纠正下跌的走势一定会奇奇怪怪的,令人烦躁的,使人不安的——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部分了,后面还有这种人们不太喜欢的市况。股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浓缩,反映股市变化的规律也会反映经济的变动,简单到复杂,复杂再到简单。“水开了还是没有开?”也是这种规律在财经界的表现。信不信?走着瞧。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境内外股市走势何以反向运行?

  桂浩明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境内外股市走势差异很大。截至本周四,美国道指已经连续上涨了8个交易日,股指突破了9580点;香港恒指虽然稍弱一些,但也一直在21000点附近的高位运行,并没有出现大的下跌。倒是上半年涨势凌厉的境内股市,最近行情却很弱:大跌20%以后,反弹不到10%就再度出现回落,交易重心有逐步下移之势,成交也有一定的减少。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今年上半年境内股市上涨太多了,因此现在需要进行整理。这当然也有道理。不过,仔细观察一下却可以发现,时下下跌最多的银行板块,在前一时期却并非涨幅最大的。而且如果比较一下的话还可以发现,一些银行股在境内上市的A股,其股价比在香港上市的H股还要低。显然,这样的事实表明,仅仅用境内股市上半年涨幅比较大来解释其近期的下跌,显然是不够全面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境外股市大多不断上涨,而境内股市却跌跌不休呢?

  分析显示,境外股市之所以近期表现比较强,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相关国家的经济出现了见底回升的迹象。不过,这就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复苏要比这些国家更早,特征也更明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经济复苏对这些国家还产生了推动,当然反过来现在这些国家情况好转了,也有利于中国的经济。那么为什么在复苏更为明显的中国,当前股市却是逆势下跌呢?

  有人分析,这可能与市场环境有关。在西方国家经济出现复苏苗头后,其国内也曾经有人提出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该退出呢?央行该不该开始收回一部分流动性呢?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只看到以色列央行宣布提高利率,表明它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而其他国家都表示要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的宽裕。在这些国家的政府看来,“绿芽”刚刚露头,还需要小心呵护,所以刺激经济的政策绝对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继续坚持。也许,正是这样的政策环境,再加上经济确实开始复苏,所以支持了其股市的持续上涨。

  回头来看,中国的情况就有点不同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提到了要“动态微调”,舆论也反复渲染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不是适度宽松,而是“过度宽松”,所以现在要强调调整。数据也显示,7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是3500亿元,环比下降了77%。而最近又有消息称,8月份的新增信贷可能只有3000亿元,环比进一步下降。当然,如果信贷的确是过度扩张了,那么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对冲也是必要的。但现实情况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真正得益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现在“动态微调”的各项措施是必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对股市的影响。客观上,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境内股市的市场环境是比较严峻的。这样一来,在境外股市上涨的背景下,境内股市却在下跌,也就是不难解释的。

  当然,中国政府一直表示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们也相信“动态微调”的确只是一种微调,其影响可能在现在被夸大了。而一旦政策微调到位,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仍然得到维持,那么股市也就能够从中获取正面的推动。在那时,境内外股市反向运行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而联袂上涨的格局也就有希望成为现实。(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打压指数的背后孕育“秋抢”行情

  李志林(忠言)

  市场经济中的一切纷争皆出于利益——决于力量、胜在智慧,股市概莫能外。从8月股市20.63%的大跳水,到反弹至3000点后的再度对权重股的狂轰滥炸,以智慧的眼光看,正在孕育着“秋抢”行情。

  单边下跌市的极限是20%左右。不论是牛市中的单边下跌,如2007年“5.30”的4335—3404点,还是熊市中的单边下跌,如6124—4778点,跌幅20%都是极限。而8月3478—2761点的大跳水,12天跌717点,跌幅正是20.63%,调整基本到位。若再要跌,也是强劲反弹以后的事。刻意打压大盘股、压低指数这是主力做空无能的表现,反而暴露了再度进场的企图。

  趋势的力量仍然在起作用。2009年从1820—3478点单边上升过程中,人们关注度和得益度最大的也是5周均线的依托。而自8月6日5周均线首次失守,便是趋势投资者全线清仓杀跌离场的信号。果不其然,3478—2761点的单边下跌,都是一直受压于5周均线。现指数偏离5周均线有250点之远。我相信,日后一旦收复5周均线(现位置在3100点左右,仍在下降中),那么也将会成为上涨的巨大推力。

  同时股指的“二、五、八”进退规律值得重视。今年行情从1800点—2200点—2500点—2800点—3200点,是按“二、五、八”规律演进,一路畅通。但3400多点巨量堆积,3500点屡攻不上,便是顶部。随后又按“五二八”规律退却,从3500点—3200点—2800点,但在2800点上方连续收盘7天,就是不愿下2500点台阶。因此,我把2800点作为政策底、趋势底、估值底。万一被打压大盘股所击破,也是空头陷阱。

  根据我对中国股市提出的“冬播、春收(6月前)、夏歇、秋抢”的八字方针,“夏歇”之后将是“秋抢”。由于8月调整的幅度大、时间短,股指虽跌20%,但多数个股都跌30%—40%,加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年内不会变,8月开始经济复苏的数据将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年上市公司有望增长20%以上,因此,今年股市仍然有“秋抢”行情。

  市场风格将会有很大的转换。6—7月大幅上涨的银行、地产、有色、煤炭、钢铁、保险、石化等大蓝筹股,因遭到贷款大幅减少、资本金率不足、再融资、抑制产能过剩、大盘股扩容等利空,尽管有新指数基金加盟,至多也只能起到“托底”作用,指望指数有大的作为不现实。市场只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中小盘题材股、购并重组股、高成长股身上。只要个股轮涨20%—30%,便相当于做到3500—4000点。本周前4天在权重股轮番轰炸时每天有几十只个股涨停,便表明“秋抢”行情正在指数不断跳水中孕育。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涨停潮”能否最终星火燎原

  王利敏

  自8月20日沪市拉出百点长阳后,反弹行情摇摇晃晃地持续,时而缓慢上涨,时而快速下跌,但有一个现象则颇具持续性,那就是每日都有许多股票封住了涨停板。蔚为壮观的“涨停潮”背后究竟有何玄机?能否最终形成大盘的星火燎原之势?

  以沪市为例,8月20日起日线出现三连阳。从阳线实体看,分别为126点、49点和32点,看起来实体越来越短,但涨停的个股分别达到21只、29只和35只。也就是说,尽管大盘涨幅越来越小,但涨停的个股反而越来越多。本周二,沪市虽然大跳水,尾盘跌了77点(跌幅为2.59%),但仍有17只个股涨停。而本周三、四,大盘虽然分别涨51点和跌21点,但涨停板的个股却分别高达42只和25只。周五出现“黑色星期五”,仍有5只涨停股。

  “涨停潮”的主体是谁呢?其中有航天军工、医药、轮胎、旅游、汽车、新能源等,唯独没有金融、地产等权重股。耐人寻味的是,当本周二的大盘急速跳水时,浦发、兴业、深发展以及太保等金融股居然盘中跌停。一方面,二季度被冷落的众多题材股近期大受追捧;一方面,6、7月份被大肆热炒的权重板块成了暴跌“重灾区”。这说明“涨停潮”是以不少前期热炒的权重股跌停为代价的。

  “涨停潮”无疑让众多所谓崇尚价值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大呼“看不懂”。其一是,估值最低的银行股为何跌停,而估值很高的题材股为何涨停,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投资理念错了?其二是,近期大盘的反弹总体上很弱,为什么大盘火爆异常时,虽然也有股票涨停,但反而不如大盘走弱时却能形成持续的“涨停潮”?

  作为一种市场现象,“涨停潮”自然有其内在规律性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是,“跌多了必涨”的规律在起作用。人们注意到上述题材股多数自一季度上涨后,二季度几乎没有上涨(甚至近期一度跟着大盘再度大跌),目前的价位相当于2400点左右的位置,比目前大跌后的指数依然低很多。其次是,市场流动性出现问题后,继续热炒大盘股已经不可能,在大盘指数和权重股都无法持续大幅走高的情况下,市场只能弃大抓小。虽然炒作大盘股力不从心,但一旦部分资金转向中小盘股,资金上局部优势立即显现出来。再次是,部分机构在意识到先前狂炒过的大盘股已经退潮,必然加速抛售大盘股。这部分资金如果要寻找出路,自然加剧个股热点的快速转换,有意无意地助推了“涨停潮”。

  “涨停潮”能否最终形成大盘的星火燎原呢?笔者以为,很大程度上要看大盘是否平稳。如果大盘比较平稳,“涨停潮”形成的赚钱效应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参与行情,而中小盘的强势表现,必然使众多持续下跌的大盘股企稳走高;如果大盘继续大幅暴跌,自然会动摇“涨停潮”的根基,最终使得“涨停潮”逐渐退潮。例如本周五涨停股迅速减少,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