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整不代表逆转 谨慎不代表悲观

  浙商证券 吕小萍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昨天股市虽然出现反弹,但气势已大不如前。从市场热点看,仍然是老三样,资源品、钢铁、电力等权重股的弱启动导致大盘的颓势有所缓和,短线的反弹路径十分清晰,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此次反弹是下跌中继还是短期跌势已止?不妨从此次反弹的两大推手来分析:

  政策负面影响趋于淡化

  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交易的是预期——对政策的预期、对资金的预期、对上市公司的预期等,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预期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市场不同力量的对抗。从此次杀跌行情分析,货币政策“微调”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央行信贷的收缩远远超出“微调”的预期,市场也从冲高回落的“微调”快速发展为“深幅下跌”。

  随着前期资产泡沫备受市场批评,股市和楼市的快速上涨引发市场争议,货币政策的超宽松备受质疑。从两方面来说,货币政策此次“微调”的冲击会逐渐淡化,首先,货币政策的“微调”导致股市剧烈下跌,已经使沪深两市的市值蒸发了万亿。截至7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为23.57万亿元,流通市值为11.67万亿元。根据本周一收盘后的统计,沪深两市总市值为20.22万亿元,蒸发了3.35万亿元;流通市值为10.24万亿元,蒸发了1.43万亿元。这意味着,在8月份短短11个交易日中,股市“蒸发”了3.35万亿市值。市值的快速蒸发,对于居民和企业的资产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对于消费和经济复苏的信心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会促使有关方面更加慎重地考虑政策出台的放大效应;其次,7月经济数据公布,CPI和PPI的再度下滑显示经济复苏并非坦途,前期钢材、资源品等价格火爆,难以掩盖终端需求的低迷不振,经济深层次的问题仍有待解决。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的收缩或者退出都不是良好的时间点,仍然需要时间来巩固,才能让货币政策有继续“微调”的空间。由此看来,“微调”带来的负面冲击有望逐渐淡化,政策拐点有望延后,中期行情的有效性仍然存在。

  估值泡沫被有效清洗

  3000点上方市场的亢奋引发了对资产泡沫的极大担忧,市场以快速下跌的方式回应了这种担忧。那么,估值已经回到合理区间了吗?不可否认,3000点上方的上涨很大程度上缘于趋势交易的推动,这种趋势交易推动的反作用是在下跌趋势中形成了下跌羊群效应,趋势交易者的连环推动是引发此次下跌加速的重要原因。

  泡沫是预期中产生的,也会在预期中消除。从上证指数市盈率分析,经过连续暴跌,市盈率已经下降到20倍。明显的对比是一二级市场已经倒挂,一级市场IPO发行市盈率屡屡达到50倍的水平,上市溢价30%—50%成为常态,这表明新股的70倍市盈率被市场所接纳,光大证券上市首日以收盘价计算的静态市盈率接近60倍。引发的思考是,多少才算合理估值?是新股太疯了,还是老股太谨慎了?可以说,新股固然有狂热的氛围,但也不能单纯地认为超过20倍就是估值泡沫。上市公司估值修复的进程仍然在继续,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业绩环比增长仍然较为明显,受益于政策和资金的驱动,上市公司下半年有望保持业绩复苏的趋势;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四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断崖式下跌,导致基数较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渐明朗,经济秩序重新归于正常,上市公司业绩虽然不可能快速增长,但缓慢复苏是可以预期的。所谓泡沫,仅指和过去和周边市场相比,如果加入未来的因素,泡沫的成分难以判断。经过市场近20%的幅度调整,泡沫就算有,也已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市场的每一次剧烈波动都蕴含着机遇,也会出现内在质的变化。对于行情演变趋势来说,应谨慎但不必悲观,上半年的行情已经清晰地传递出,在经济复苏尚未完全确立之前,政策和资金仍然是两大推手,这两大推手暂时休息,并不代表其影响已经消失。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政策的动向,谨慎并不代表悲观,短线反弹的有效性在随后的交易日中可以跟踪和判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