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周行情将如何演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 08:14  大众证券报

上证指数

  尽管美股周四下跌并收六年新低,周边股市继续下挫,但周五沪深两市依然双双高开。有消息称IPO将重启,此消息打击了市场信心,多方与空方在2200关口交战激烈。由于憧憬“两会”前还会出台相关利好,周五,沪指终收涨34.35点或1.54%,报2261.48点。

  下周是“两会”召开之前的最后一周,面对各产业振兴规划细则陆续出台,市场充满着各种预期。在此期间,大盘行情将如何演绎?本报记者连线了交银施罗德成长基金经理周炜炜、渤海证券宏观策略部经理黄峰以及私募人士王伟。

  IPO开闸渐近市场影响几何

  记者:有消息说今年上半年IPO将开闸,如果IPO开闸将会对股市构成何种影响?

  渤海证券宏观策略部经理/黄峰:根据管理层的表态及最近券商的动向可以判断,IPO肯定要开闸,最快在3月底,在主板、创业板有可能同时进行,届时将出现资金分流,对股指上升会形成压力。不过新股开闸不同于大小非,因为管理层可控制IPO的节奏。

  私募人士/王伟:在目前2000点附近如果重启IPO,短期来看市场由于资金分流可能会受到部分影响,但另一方面,重启IPO有利于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从中长期角度来说,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年报披露潮能否掀起年报行情

  记者:从下周起开始进入年报披露高峰期,是否会出现一波年报行情?

  王伟:市场的炒作都有一定的预期性,一般会提前启动,不排除有些前期大幅上涨的业绩股当年报公布时见光死,投资者对此类股票要适当回避,而对于一些年报披露超预期的或者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以及股价未被大幅炒作的个股倒是可以关注。

  黄峰:市场对年报业绩下降早有预期,比如中石化等大公司都已进行了业绩下降的预告,对此市场已有所消化。很多研究机构都在等待年报披露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来研究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情况。但宏观数据在去年12月、今年1月都有好转的迹象,年报披露的压力不会很大。

  回收流动性传递何种信息

  记者:周四央行已连续第三周从货币市场上回笼资金,此举是否显示出政府对大量现金过快地流入金融系统感到担忧?对股市资本面将产生什么影响?

  交银施罗德成长基金经理/周炜炜:现在市场处在相对高位,分歧也在急剧加大。目前的市场行情,除了超预期的流动性外,现阶段似乎找不出市场继续大幅上扬的理由。首先,大盘指标股的上涨空间有限。在目前的点位对应了大约2.4倍左右的PB。这是一个不低的估值。从目前宏观经济的状况来看,一批大盘指标股的投资回报率面临的是下降的压力,而很少有上升的可能。流动性是否能持续成为短期市场能否上涨的关键。其次,从估值和盈利的角度看,中小盘成长股的风险在加大,这一批成长股享受高于市场平均的市净率和市销率,而大小非减持的动作时有发生。

  黄峰:央行回收部分鼓励金融机构放贷的资金,并不表明政策发生转向,放松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没有变。央行这样做,是因为近期信贷投放太猛了,现在回收一部分将来再投放,这样将信贷投放进行平滑和延长。只要力度不大,就不会影响股市的资金面。

  王伟:信贷资金主要是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复苏,如果进入股市当然是违规的不合法行为。市场讲究的是规范,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对于实体经济和股市其实是两败俱伤,查处违规资金可能会引起市场短期震动,但是从市场规范化及长远发展角度讲,反而是有利的。

  哪些板块存在“淘金”机会

  记者:下周是“两会”召开前的最后一周,从市场来看,对“两会”行情都寄予了什么期待?哪些板块和个股存在机会?

  黄峰:下周市场可能先继续震荡,然后继续往上走。至于能走多高,要看各项经济数据。我建议投资者关注需要补涨的股票,如食品饮料、医药、机械、商业等板块。

  周炜炜:下周市场的活跃度似乎还会持续。中小市值的价值股很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它们的PB或PS(市销率)都较低。在宏观不确定导致盈利增长可能有极大挑战的时候,买低PB(针对重资产公司)或低PS(针对轻资产公司)的股票不失为一种简单却有效的投资方法。这一批股票或许已反映了宏观面恶化和盈利下降的预期,一旦宏观环境有些改善,或者盈利增长好于预期,都会支持这一批股票的上涨。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批股票有相当部分大股东都启动了增持计划,或是在高位参与了定向增发。在市场还在恐惧全流通后大小非的减持压力时,增量资金或许会持续流入这一批企业:我们已经看到了大股东的增持,或许我们还将看到其它产业资本的并购。

  王伟:从投资机会来讲,应紧盯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正在抓紧实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寻求新的盈利增长模式,一味追求消耗性的发展是不长久的,建议投资者关注一些符合民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板块,比如扩大内需、科技创新、生物医药、节能减排、新能源等板块。

  记者  潘龙  黄晓霞  赵峰

  >>>链接    如何在防御性品种中寻找投资机会

  本报讯  随着行情的演绎,如何在防御性品种中寻找投资机会?近日,包括高盛高华、中金、广发等在内的机构均给出了他们的最新观点。

  高华首席研究员邓体顺明确表示,对于中国股市下一阶段的机会,具有防御性业务和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受本轮下行周期的冲击似乎较小,逢低买入具防御性的股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中金公司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对748个中国家庭进行了消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70%预期2009年收入将较2008年持平或下降,其中年收入10万以下家庭有80%预期会持平或下降。在未来收入下降情况下,消费支出意愿比例上升的是:食品、日用品,租金等家庭运营开支,以及医疗;收入下降,预期支出比例会下降但不明显的是:服装,家电;收入下降、支出比例会明显下降的是:在外就餐、旅游娱乐和教育。

  对此,中金公司研究员郭海燕认为,尽管消费类行业业绩增速普遍会受到经济下行影响,行业数据跟踪显示零售市场未出现实质性的拐点,但前期滞涨带来目前的阶段性投资机会。鉴于超市类公司估值已较高且其防御性可能会低于市场的预期,因此可重点关注百货和家电专卖类公司,若大市开始回落,零售板块应逢高减持。中长期,看好具备网络和物业资源优势、消费者认可度高、市值较大(流动性好)的领军公司,股票可以关注大商股份七匹狼华联综超武汉中百合肥百货苏宁电器等。记者  杜景南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