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谈股论金:12月30日专家看市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7:20  新浪财经

上证指数

  巴菲特1973年危机时刻投资华盛顿邮报启动“二次创业”的典故为人熟知,但人们并不熟知的是,李嘉诚也是在同时期借助危机之机获得了事业的转折,20世纪70年代初正处于冷战高峰期,当时的危机比现在的危机更令人喘不过气来,其时香港地区的不少华商紧随英资撤退的步伐,这就给当时李嘉诚这样的小户带来了逆风向上的机遇,李嘉诚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小虾米吞下大鲸鱼”,从汇丰银行手中买下了和记黄埔的股权并进一步增持股票,最终获得了经营权。现在李嘉诚已被人誉为财富“超人”,但“二次创业”之际无论是巴菲特还是李嘉诚都仅是千万级的富人而已,远不为人所知,不仅仅李嘉诚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收购行动被人视作是小虾米,巴菲特在1973年购买华盛顿邮报股票时也有人反复追问巴菲特是谁?可见每一次危机都是诞生创业英雄的良机。

  人们可能要问:巴菲特、李嘉诚是创业者,但普通人可能终生依靠工薪为生,只有困难哪有良机可言?巴菲特今年10月16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提醒投资者长期持有现金的风险,且宣布加码股票。虽然至今全球股市仍处于“L”形筑底过程中,巴菲特现在增持股票就与去年减持股票一样受到非议,但最终“姜还是老的辣”,房利美和房地美近20年来一直是巴菲特下属哈撒韦公司重点持有的股票,在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一年巴菲特以看不清基本面为由清仓了。2007年借国际油价攀高每桶90美元之际清仓中石油H股也可谓经典,在2007年之前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市场先生”大胆冒进的两年,巴菲特始终在抛售股票囤积现金,至2008年上半年累计囤积400亿美元现金,加上已捐赠的财富,超过600亿美元现金。但现在当“市场先生”害怕时,巴菲特至少将2/3的现金变成了股票型资产,巴菲特的理由是:“政府为缓解危机而实行的政策势必引发通胀,现金是注定会贬值的可怕长期资产。胜负在于信心何时能恢复,而美国的房地产能否止跌将是信心转折的关键。”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就是股票和房产。人类的货币史就是一部通货膨胀史,通缩时间很短,通胀占了绝大部分时间。这次境内资产价格的调整给投资者投资A股和购置自住房产带来了良机,现在如果战略上漠视投资机遇,未来将会扼腕叹息。首先,我国已步入松动银根的降息周期,与巴菲特描述的美联储降息前景类似,投资者应该在“市场先生”害怕时适时选购资产;其次,虽然A股看似熊途漫漫,但救市行动已是进行时,每次股指暴跌之际都会闪现汇金公司护盘的身影,国资委主任更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增持是必须的。”这不仅隐含政府托市的信息,更暗示2009年大非重头戏已被锁仓。实体经济撇除4万亿元刚性投资撬动之外,前有发改委透露出“稳定股市、楼市、车市”的政策信息,近有全国人大在审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情况的报告时有常委指出:“要克服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着眼于保就业重民生,着力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关键是刺激消费,重点是救股市、房市,提振市场信心。”去年岁末政策和舆论焦点集中在“两防”遏制资产价格泡沫,埋怨团长没吹“集结号”也只能见仁见智。A股1664点恰是6124点的倒数,从长期看,买房养老的租金回报肯定会超过退休金,上证指数1664点会不会跌破,2010年前房价还有多大跌幅?这些都是战术上的问题,从战略上而言,投资者现在制定购置资产的计划,创业者是诞生英雄的良机,而工薪族则是规划养老的价值起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