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如何影响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 11: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如何影响股市



  智多盈投资 余凯

  为扭转国内经济过快下滑的被动局面,缓解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政府近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其力度之大、频率之高史上罕见。受这些政策利好的提振,投资者信心明显恢复,低迷了一年的股市终于出现了难得的放量上涨行情,特别是有望最先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的建材、建筑、工程机械、铁路、电力设备等板块短期涨幅已十分可观。那么,如何确定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和主线,如何保证这些政策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后期能否继续出台进一步刺激内需的政策,新的政策将有哪些特点,将会对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无疑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而即将于下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这些问题给出答案。

  新政策仍会超预期。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及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相信会有更多超预期的政策陆续出台,而新政策方向或为转型和消费。从政府已经出台的具体措施上来看,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上。针对投资,经济工作会议将对此前的政策进行细化,比如对拉动内需作用明显的房地产行业,政府或将继续出台新的政策,从减免税费、信贷支持、鼓励消费等多个角度入手稳定进而活跃房地产市场。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涉及的经济转型和刺激消费的政策也将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研究和落实。事实上,与以前单纯的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不同的是,本轮刺激经济的方案更多地体现了让利于民,注重民生的宗旨。所以接下来,针对十项措施中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千方百计地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城乡低收入者收入的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加大扶贫力度、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减免过多的行政规费、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等具体政策也将进一步落实。只有人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得到改善,启动消费的条件才能真正成熟,企业投资后的产出才能顺利传递下去,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而通过政策引导,在本轮经济调整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原来高投入、高耗能等简单粗放型向集约化、科学化转型也已成为高层长期的战略目标。

  另外,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行业面临的困难最大,为此发改委已经表示将出台更有力的措施支持出口,所以短期内启动税率、汇率等政策的举措也必将推出。

  新政对股市的利好效应将逐渐体现。随着政府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一系列具体措施的落实,此前人们对国民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将进一步得到扭转。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也会在经过短暂的调整后重回上升的轨道,这是股市重新走好的根本。在前期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品种的良好表现之后,受益于即将推出的支持和鼓励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有关政策,医药、医疗、新能源、新材料、环保、3G、商业零售等诸多板块后期的行情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虽然经济转型的刺激消费的效果可能没有固定资产投资那样来得直接,但这些板块更值得长期关注。

  总体看,国务院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措施,重申促进股市稳定健康发展,那么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超出预期之后,未来针对股市的相关政策可能也会超出预期,包括支持回购、并购的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直接针对股市的更积极政策也有望推出。

    相关报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天召开 人民币贬值或成议题

    人民币转势施压 外资重回A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前释放含金量

    A股抵管理层心理底线 机构赌经济会议政策

    基金试探性做多 冀望年末行情延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新浪财经-中证报联合多空调查

投票时间:当日下午3点至次日上午9点

下一交易日大盘走势判断

上涨           震荡           下跌          

您目前的仓位

空仓(0%)       25%左右       50%左右       75%左右       满仓(100%)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