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证券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国诚投资
投资者所担心的两大利空因素“谈非依然色变和中国经济确实进入下降通道”并未完全消除时,投资者的信心近日却得到了有效恢复,底部连续2日的“放量上涨”说明了“积弱难返”的市场始终存在阶段性机会。国诚投资近半个月也是连续数日发文《增持真空期后的投资机会》、《市场或将在沉默中爆发》、《政策累积效应终将爆发》、《回购带出市场阶段性机会》等等,都揭示市场筑底后的阶段性机会。我们认为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得益于以下四大因素。
一、直接刺激因素——真金白银4万亿:2010年底仅两年多时间内投资规模达4万亿元,撬动内需,产业链分享大蛋糕。从前期媒体新闻的2万亿投资铁路建设到交通部将在未来三到五年投资5万亿,到国家为了“保增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大基础性建设投资规模约为4万亿元。所有投资将带动下游相关各行业的复苏,而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也将增厚企业利润,减少企业负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10项措施中相关行业的股票也成为近期市场持续的热点。如:水泥行业、机械行业、建筑建材等行业的个股都是极其活跃。这也将对证券市场信心恢复起到了较大的提振作用,这种做法对资本市场的复苏是有证可循,在上世纪30年代的萧条中有过一次良好的借鉴,当时美国大规模修建公共建设项目,而换来的是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无疑及时果断的政策措施,将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信心的恢复。
二、坚实的经济政策引导:经济政策首次“双转型”,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奠定了基础。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风险,此时重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是“求人不如求己”应时之需、必要之策。货币政策中是中国10多年来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近两个月以来,央行三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以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已向市场明确传导出了“转向”信号。近期降息的预期也变得较为强烈。
三、经济数据的良好预期——PPI和CPI,双降无悬念。今年8月份,我国PPI曾创下了10.1%这一12年新高,但该数据在9月份明显回落至9.1%。而最新公布的10月份同比上涨6.6%,比9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CPI数据从6月份的7.1%和7月份的6.3%一下回归“4时代”,而9月份CPI同比上涨4.6%,涨幅比8月回落0.3个百分点。暂时的通胀压力的大幅缓解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放宽空间,为煤电联动、资源税的开征、燃油税等能源价格的改革奠定基础。
四、反弹得到技术面的支撑。技术上分析,大盘已经完成大A浪中的5浪调整,11月份存在大B浪的反弹的阶段性机会。一般来说,反弹的空间应该至少可以看到0.286的位置,即2140点附近。因此,笔者预测市场反弹高度应该在2100-2400点附近。这个区域也正好是前期的成交密集区域,压力比较大。总体来看,市场短期内还应该有拉升的空间,投资者应该把握住这次的机会。
综述,尽管各种不利的因素不能立刻消除,但是市场传达的四大积极因素也不能忽视,而资本市场也总是先于经济见底。所以伴随未来一段时间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市场信心的逐渐恢复,阶段性的操作机会应该重点把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