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盘暴跌暴涨 A股不温不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1日 09:2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外盘暴跌暴涨A股不温不火


  本周周边股市的走势可谓惊心动魄,周一亚太股市和欧美股市大幅下挫,就在投资者极度恐慌之际,由于各国和地区政府均出台强力刺激经济和市场的举措,周二和周四周边股市大举反攻,不但收复了周一的失地,涨幅之大创出十年来之最。反观A股市场,除了周一亦步亦趋地跟随下跌之外,在周边股市一片暴涨之际似乎无动于衷,象征性反弹之后仍然踏上了下跌之路。在市场积弱已久、投资者信心低落的情况下,持续出台政策组合拳、向市场注入真金白银迫在眉睫,唯有这样,才能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让股市重新走好。

  救市作用开始显现

  当下全球股市的一个关键词无疑是救市,尽管各国救市的力度并不一样,但已经开始显现出效果来了。

  本周三,央行宣布将存贷款利率下降0.27个百分点,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央行已经第三次降息,尽管每次降息的幅度都是0.27个百分点,但这次降息的实际力度最大。这是由于第一次降息时,只降了贷款利率,没降存款利率,由于银行储户的实际收益率没有变化,所以对股市几乎没有影响;第二次降息,虽然存款利率从4.14%降到了3.87%,名义上降了0.27个百分点,但前一次4.14%的利率中得缴5%的利息税,所以实际收益率只是从3.933%降到了3.87%,只降了0.063个百分点,所以对储户的收益影响也不大,对股市也没多少刺激作用;而此次从3.87%降到3.60%,则是实实在在地降了0.27个百分点。可以预料,利率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要知道前几年利率最低时,存银行一年的投资回报率只有1.80%哪,而那时的经济环境远没有目前这样严峻,如果利率再降几次,其对股市的影响作用就会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银行存款的投资者都没什么收益了,势必将“食利者”阶层从银行中逐渐赶出来。

  各国救市正在进行中,从世界各地股市的表现看,救市的作用已经显现。本周我们看到了美国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都创下了10年来最大的日涨幅,投资者纷纷杀入市场,巴菲特身传言教的作用还是较大的。但相比之下,A股市场要显得相对疲软,实际上,在次贷危机爆发前,A股市场受大小非的影响已拦腰跌去了一半,而到金融风暴集中爆发之时,A股市场像患了传染病那样跟着照跌不误,本周国际股市大涨,A股市场却依然病恹恹的,象征性地涨了一点。在当下美股跌去四成、港股跌去一半,而A股却跌去七成三的市况中,之所以A股市场走势弱于周边市场,恐怕还是与机构行为有关,现在熊市思维和熊市操作手法主导着市场,每一次反弹都成了出货的机会,加上一个半月前出台的回购利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汇金公司仅买了工、中、建三大银行各200万股股票后再也没有动静,这就给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错误的信息,莫不是这些机构连自己的股票都不看好?所以,A股市场要走出底部,大机构的动向十分关键。

  在救市的一系列措施中,由于单项的救市措施未必能在市场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量的积累,总会出现转折点的,更何况,已经跌去七成多的A股市场上,相当部分的股票股价已经跌进了每股净资产,相当多的股票市盈率在10倍以下,这些股票每年的分红收益就大于将钱存入银行的收益,这就说明股票已经显现绝对投资价值了,因此,新一轮的机会就在跌势中酝酿了。(应健中)

  救股市首先应该救信心

  李志林(忠言)

  今年以来,2990点、2566点、1802点三次救市均告失利,在全球股市普遍暴涨时,唯A股市场跟跌不跟涨,屡创新低。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没有找到切实拯救股市的路径。

  路径一:将港股、H股作为突破口,围魏救赵(A股)。“9·19”救市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汇金公司、中石化集团等强力救市的标的股工行、中行、建行、中石油、中石化的 H股暴跌到2.8港元、1.70港元、2.90港元、4.30港元、3.80港元,与A股价差大幅拉开,使护盘机构力不从心。温总理表示中央政府鼎力支持香港金融稳定后,短短数日,这五大H股便暴涨至3.65港元、2.31港元、3.79港元、5.91港元、5.15港元,使恒指大涨34%,H股指数大涨41%,遂使五大权重A股重新走强,大盘没有再破1664点。救港股和H股能间接稳定A股市场,托底作用十分明显。

  路径二:近期中国股市之所以表现极差,是因为没有直接向资本市场注资,缺乏直接救市的实在性举措,使市场失去信心,不知底在哪里,遂出现轮番杀跌、轮番套牢、非理性下跌的恶性循环。

  当653只股票跌破998点水平、200只股票破净、新股全面破发、动态平均市盈率仅12倍、完全具备投资价值而又失去自我调节能力的时候,政府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建立平准基金入市干预。这样做的好处是:其一、政府用真金白银向市场强力宣示底部并坚决捍卫底部,从而有效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其二、可带来入市资金的乘数效应,若平准基金5000亿,至少可吸引1.5万亿新增资金,这对于目前仅3万多亿流通市值的A股将会产生巨大的做多效应;其三、有利于保全国有股和流通股股东的市值,恢复市场融资动能;其四、一旦平准基金被套牢,就证明大小非确实是影响市场健康稳定的顽疾,政府各部门就会千方百计地去规范和解决。

  路径三:尽快推出规范大小非新政。不能否认,10:3的对价比例过分偏袒大小非的利益;没有采用大小非缩股或转为优先股的更合理模式;大小非“锁一、爬二、放三”的期限太短,高估了市场承受力;对新老划断后的巨量新大小非的流通权过于放纵;过分扩张,两年就将股市市值扩大15倍,占GDP的150%。以至于目前大小非仅减持215亿股,股市就暴跌72.8%,加剧了市场对剩余1.2万亿股大小非明后年解禁减持后的恐惧。

  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有关部门应当机立断制定大小非减持新政:或将其永远纳入大宗交易市场交易并引入做市商制度;或将相当比例的大小非转为优先股;或将相当比例的国有大非转为优先股后划给社保基金;或像三一重工大股东那样承诺推迟三年、限价减持;尤其是将新小非的锁定期由1年改回3年,大非延长至5年等等。如果迟疑不决、贻误时机,让大小非问题层层放大,股指将越跌越低,不仅会葬送股改成果,而且将对中国经济、金融和股市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救股市首先应该救信心

  王利敏

  本周全球股市再度井喷,给A股市场提供了一次收复失地的机会,然而,虽有央行两个月内第三次降息等重大利好助推,本周沪深股市还是分别下跌了6.02%和5.12%。是什么让有着经济增速全球最快背景的A股市场继续下跌?笔者认为,关键是投资者的信心出了大问题。

  与实体经济不同,作为虚拟经济的股市,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者的信心来支撑的。即使最看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近段时间A股市场依然下跌不止,显然不是泡沫、估值的问题,连先前持续看空的一些“空头司令”也发出了现在可以买股票,两三年后肯定赚大钱的声音。既然如此,为什么大盘稍有波动,立马有那么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割肉”呢?本周一大盘破位1800点时,沪深两市竟有半数个股直奔跌停而去。究其原因,是持股者对已经成为“自由落体”股市究竟会跌到多少点心里实在没有底。

  记得去年大盘向6124点进发之时,市场信心达到了高潮,即使去年年末大盘已明显回落,众机构对今年的预测最高看到10000点,最低也仅仅看到4500点。而今年以来,随着大盘的持续回落,投资者从破5000点后看4000点、再看3000点、2000点、1800点,目前已经下看1500点了,到了1500点,也许还会看1200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连基金等超级主力都陷入“羊群效应”的市场上,政策面出手也许是无奈的选择。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两次政策救市,短时间内都曾出现井喷行情,起到了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用,但最终由于政策底被击穿,反而形成从希望到失望的负面效果。

  以今年的两次救市为例,“4·24”救市虽然只有降低印花税单一利多,但大盘毕竟在3300点上方横盘了30个交易日,如果再加一把火,2990点很可能成为相当一段时间的底部。 “9·19”救市时大盘虽然处于低位,具有三大利多的组合拳优势,救市的难度反而更大。因为有了“4·24”的经历,当投资者看到汇金公司增持三大行仅仅各买了200万股后就不见了下文,预感1800点可能撑不住的担心很快占了上风。市场信心的缺失,自然使1800点大关不攻自破。

  现在有观点认为,经济好了,股市自然会好。其实不然。大盘从2245点持续下跌的时候,经济处于低通胀高增长的极佳状态,结果股市还是熊了整整四年。所以,稳定股市不能没有直接针对股市的利好,近日证监会前主席提出设立平准基金救市的建议,无疑是一剂拯救股市的良方。投资者之所以对“9·19”救市充满期待,就是寄望于汇金公司能承担类似平准基金那样的角色。在目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投资者信心低落的情况下,也许只有平准基金入市才能重新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是“L”形还是“V”形

  陆水旗(阿琪)

  就在几个月前,即使是最悲观的专业人士或投资者也只认为上证指数最多只会跌到2500点,跌破2000点之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心里都没了底,这一方面反映出之前一系列维稳政策未能奏效,另一方面说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已完全失效。

  市场估值体系失效的原因在于,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A股市场已不再能“偏安一偶”,外部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市场估值体系阶段性失效;二、随着全球经济滑坡与需求的降低,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行业景气度的回落加上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必然会引发所有行业景气度的重构,进而需要对原先的估值体系进行全面修正;三、在大小非解禁的压力下,A股市场因供需失衡出现估值折价的现象成为既成事实,全流通趋势下的市场价值重构才刚刚开始,而适合全流通市场的新估值体系尚未建立。

  在旧的估值体系被推倒、新的估值体系尚未建立的时候,目前市场处于释放旧估值体系所蕴含的风险的阶段,新估值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没有新估值体系,市场难以形成规模性的新盈利模式,表明后一阶段的市场机会大多是交易性或是结构性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浪财经-中证报联合多空调查

投票时间:当日下午3点至次日上午9点

下一交易日大盘走势判断

上涨           震荡           下跌          

您目前的仓位

空仓(0%)       25%左右       50%左右       75%左右       满仓(100%)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