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智慧:断供可能是一辈子的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 16:31 新浪财经
东方智慧 黄硕 在深圳,许多人发现他们过去买的房子,其价值在不断缩水,他们所欠银行的购房贷款,其数额甚至超过了房子现在能卖出的市场价,成了负资产,一些房主选择把房子扔给银行,不再偿还银行的贷款。这种情势迅速催生了一个新闻热词——“断供”。近期媒体热炒“深圳楼市大面积断供”新闻,一时间,地产、银行人人自危,唇亡齿寒,金融地产股再次暴跌,好似传说中的“断供”之势。如今置业者,多数有按揭,这意味着,到最紧急的关头,“断供”可能便成为一招止损手段。可能多数炒股者都以为“房产断供”与“股票割肉止损”没啥区别,不,“断供”所带来的法律风险有可能是你一辈子的事。以下几例故事,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了解“断供”一词: 一、“一辈子的债”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严国亚律师的说法是“你要为此背债一辈子”。“别以为房子不要了就没事了,银行还是要找你麻烦的!”在财产风险之外还面临着诉讼风险。如果你选择“断供”,从法律上来讲,就属于主动违约,违反了贷款合同中的约定条款,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银行会冻结你的房产,要求你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仍然要求你归还房贷。”有些国家出台了个人破产法,按照规定,在个人申请破产后,可以不予追究相关责任。但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个人破产法,所以“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向你催讨,除非你还清了欠款。”“而且,按照银行的规定,房贷属于‘利滚利’性质,这个月还不清,会把因此产生的利息加到下个月里,直到你全部还完。”严国亚说,这对贷款者是笔巨大的负担。除此之外,“断供”者还将面临长期的信用问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邓磊律师则表示:就算现在断供,多年以后,断供者有了房子、钱或股票,银行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偿债务,将其财产强制执行充贷。而不良信用记录对断供者以后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出国以及高消费都可能造成限制。断供这笔代价高昂的单,贷款人无论如何也逃不掉。 二 、港人不敢轻言断供 深圳楼市的许多做法皆从香港学来,我们来看看香港人如何面对断供。2003年6月香港负资产最严重的时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共有105679宗负资产按揭,占所有按揭的22%,涉及金额1650亿港元,但尽管如此,当年香港银行整体的不良个贷率也仅有2%。在所有的负资产按揭中,以断供收尾的情况仅是少数。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先生在近期的一次媒体采访中分析香港人在负资产的情况下继续供楼的原因时,表示这主要得益于香港的信用体系,“他是跑不掉的,银行要追他的,他就想办法继续供”,并且另一原因在于香港这个地方太小了,银行要告到他破产为止的,所以如果还有钱就不敢断供。不过,施永青也承认:中国与香港存在不同之处,“中国地方比较大,有些人欠了银行十万、过百万,他就不在深圳工作了,他就到其他省去做你还怎么找?找不到的,以前银行是国家体系的还可以去查户口,现在户口也查不到了”。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一件旧事,当年李嘉诚关于断供的一个坚决态度——“香港是讲究契约精神的”。的确如此,无论是楼价上涨,开发商反悔,还是楼价下跌业主反悔,都是缺少一种契约精神,买主自付原则很重要。 三、银行的责任 断供,业主与银行都是受害者,造成这样的双输局面,银行难咎其责。就好比美国此轮的“次贷”借款人多为低收入阶层或信用记录不佳者。次贷危机中,这些人无力继续还贷,造成美国房贷市场抵押赎回权丧失案例剧增。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指出,尽管逾期不还贷款案例升高受多重因素影响,但放贷方的“不公或欺骗行为”误导了借款人,是导致此类案例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深圳楼市的报道引起的市场影响非常大,先是“深圳断供达千亿”的真假新闻,再是“深圳八成炒房客成负翁”的新闻,好似一场地震,不仅震动了全国楼市、甚至波及到了股市,金融、地产两大板块齐齐被震,周四2700点正式失守。感慨一句:以前说到“一辈子的事情”一般用来形容感情之长久,但如今,现代人的感情不再有一辈子的事情,只是“断供”却有可能是一辈子的债,可怕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