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日信证券:再融资恐慌的产业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8:45 新浪财经

日信证券:再融资恐慌的产业视角

  日信证券 徐海洋

  “再融资恐慌”已经成了市场剧烈波动的根源。公布巨额增发预案的中国平安下跌30%,表示融资意向的浦发银行4日下跌24%,市场传闻也能使中国联通下跌19%,就连高送配股也因预期中的再融资遭到市场抛售,公布10转10预案的阳之光竟首日跌停。

  对再融资的恐惧也使市场丧失了自身应当具备的运行节奏。目前市场全部A股动态市盈率为23倍,沪深300和上证50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2倍和20倍,银行股和钢铁股只有18倍和16倍。估值、业绩,甚至宏观经济运行都不是投资者关心的焦点,就连管理部门连续放行基金、公开表态都无法扭转市场的弱势心态。

  这种局面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3、4年前熊市中一个有名的命题——蓝筹发展悖论。在资本市场地位不断提升的现代经济环境下,公司实现高速扩张的重要途径是直接融资,中外航母公司都是通过这条路径完成其蜕变过程的。对于银行、地产等资本密集型行业或高科技行业公司而言,持续融资是其高速成长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万科上市后,已经完成了7次再融资,2000年后融资频率加快,这是其成为行业翘楚的重要支撑;招商银行的A股、H股发行,可转债融资也构成其一步步壮大的外部保障。但在股权割裂的A股市场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极为抵触。

  在市场逐步走向全流通化的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市场坚决抵制再融资的情形。一方面,根据盲目的传言或预期,不加区分地抛弃再融资,表明市场已经对融资反应过度,部分公司进入超跌状态;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投资者预期彻底转变也并非空穴来风,部分再融资行为中存在大股东套现或恶意圈钱的嫌疑。例如,有公司计划通过配股收购下游公司股权,但被收购公司与上市公司为相同控股股东的关联公司;再如,大规模再融资计划没有明确投资去向,作为资金提供方的流通股股东难免心生疑惑。问题似乎又回到了股权分置改革前的情形,两类股东依旧存在事实上的利益分歧。

  但股改后的市场毕竟不同。我们常说,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贡献是实现了两类股东的利益统一,但在金融学角度上讲,此项改革实际上打通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隔阂,对个股的定价不再完全由,也不再主要由股票市场的金融资本决定,产业资本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力逐渐显现。股改初期,控股股东积极对价、承诺业绩、股份锁定等,都是产业资本对股票价格的态度体现。

  三年之后,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资本开始对股票市场估值施加更大影响。再融资行为只是反映产业资本态度的一个视角,“大小非”是另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如果产业资本能够通过再融资或持续抛售实现套利,其本身表明个股估值水平已经偏高。另一方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在估值判断上的差异,也会使个股走势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解禁股数量、比例成为影响股价表现的新的变量。

  08年大小非解禁将使市场出现两倍以上的扩容,中小投资者面对持股数量较大股东变现时的制度劣势,成为恐慌情绪的来源。这种矛盾可以看作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在估值定价上的差异,但矛盾又是走向全流通的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能够扭转弱势的因素还在于管理层的政策动向,给解禁股明确的解决方案,对恶意再融资作出约束,努力调解两类股东依旧存在的利益对立关系。这也是股权分置改革真正成功的最后一道关口。

  延续这样的思路,也可以看到,目前市场已经出现安全边际较高的投资机会。例如,燕京啤酒的增发中,控股股东愿意以20.95元现金认购半数股份,这表明了其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而跌破股权激励行权价、跌破定向增发价或逼近发行价格的公司,也将为投资者提供很好的投资机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浪财经-中证报联合多空调查

投票时间:当日下午3点至次日上午9点

下一交易日大盘走势判断

上涨           震荡           下跌          

您目前的仓位

空仓(0%)       25%左右       50%左右       75%左右       满仓(100%)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