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弹恨铁不成钢 剖析产业整合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6:18 新浪财经
东方智慧 黄硕 昨天本栏目提出了一个关于打通产业链的问题——是“向上游打通”还是“向下游打通”?主流做法一般是:向上游打通,于是,造纸的梦想要拥有林木,炼钢梦想要拥有铁矿石,做太阳能的梦想要拥有多晶硅,盖楼的梦想要圈更多的地。昨天讲过一个造纸公司向下打通产业链的故事启发,今天我们拿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宝钢收购力拓”的传闻来看这个“钢厂--铁矿石”问题—— 一、中国钢厂的苦恼 过去几年,中国一半以上的铁矿石依赖进口,它们绝大多数来自巴西、澳大利亚等矿石出产大国。部分钢铁企业更是有90%以上的铁矿石来自这两个国家。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及力拓三家企业垄断着世界70%的铁矿石产量。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钢铁企业因为暴涨的铁矿石价格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2005年至2007年的协议铁矿石涨幅分别为71.5%、19%和9.5%。在2002年以前,铁矿石到岸价格一直不超过200元,2007年初的时候达到700多元,2007年12月铁矿石现货价格已经涨过1400元了,在2007年里一年整整翻了一倍。分析师们普遍预计,2008年新的协议价格将上升30%到50%,而有些甚至称价格可能会翻一番。 二、关于力拓的传闻 这种情况下,2007年12月传出的“必和必拓将收购力拓”的消息当然引起全球的震惊。若必和必拓与力拓联姻,将控制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铁矿石供应,而铁矿石是中国钢铁企业的重要生产原料。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理解国内钢厂的心情。一直以来,宝钢作为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全权代表,肩负着和三大巨头“砍价”的重任,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此前有传闻说“宝钢有可能联合国内其他的钢铁企业参与竞购铁矿石生产企业力拓”(当然这则传闻后来被宝钢澄清)。 三、另一种声音 在举国言必称铁矿石的主流声音中,下述这则清醒的声音非常可贵——2007-12-07《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上海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周洛华”的文章——《周洛华:为什么反对宝钢收购力拓》中称: 收购上游的铁矿石资源只能让我们的企业获得短期的安全,从长期来讲,并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利益,反而有可能出现损失。观点如下: (1)从历史经验来看,让上下游企业整合在一起并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倒是能够培养出一些懒惰的企业,最终损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试想,如果铁矿石继续涨价,而宝钢等国有企业坐拥力拓的铁矿石,可以低价获得资源,其结果是宝钢反而丧失了(至少是降低了)技术进步的动力。我国许多拥有煤炭资源的坑口电厂的运行效率都低于那些依赖市场购买煤炭的发电厂,这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例子。 (2)30多年前,美国企业也曾经面临类似的困惑,他们究竟应该是去购买海外的铁矿石呢,还是应该在国内增加生产能力?或者向日本同行学习去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他们向下游的企业延伸,为汽车厂提供及时供货的成型件,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的供应链流程,使得下游钢铁产品的用户,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及时可靠的零库存生产。美国钢铁企业的转型经验也许并不成功,但是可以作为参考。 (3)宝钢领导最近的表态很明智,是有战略眼光的。他们并不一定会收购力拓,而是希望阻止铁矿石市场出现垄断经营者。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让上下游企业整合在一起并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倒是能够培养出一些懒惰的企业,最终损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的观点,非常另类。不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还是偏激的,听听不同声音,有利于我们上市公司的产业整合。这就是本栏目关于“炼钢是否需要拥有铁矿石”的产业整合故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