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看银行理财产品长袖善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5:59 新浪财经
东方智慧 黄硕 还记得那件已经退出江湖的旧武器——“银证通”吗?银证通是当年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推出的一项业务,又名“存折炒股”。 客户在银行营业网点开立一个银证通账户,既可作为一般的储蓄账户存钱取钱,又可作为股市保证金账户炒股交易,股票在证券公司,资金则在银行,此举可避免证券公司违规挪用客户的保证金,此项创新在当年的熊市里特别受股民欢迎。在2006年的夏天,“银证通”被监管部门叫停,自此退出江湖。印象中,那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第一次交锋,当时它差一点就抢走了券商手中的“经纪”饭碗。时隔一年,我们沉迷在牛市里,眼见着一家家券商赚得满面红光,又是借壳上市、又是IPO,证券行业一片光明,我们几乎不曾留意到银行又一次来到证券行业分一杯羹,只不过这一次它换了另一样武器——银行理财产品。 一、理财元年 把中国银行业放在国际视野下考察,发现全球银行业只有中国依靠存贷业务支撑。国际银行业早已经历了经营重心由资产负债业务向表外业务的全面转型,目前,其表外业务一般占到40%以上,最高的甚至超过80%。从某种意义上说,存贷业务已经成为其表外业务招徕客户的工具。过去的几年,中国银行业经过了剥离不良资产、股份制改造和重组上市之后,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彻底转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7年成为“银行理财元年”。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销售额是2000亿元,2006年达到了4000亿元,2007年上半年已达到3886亿元,预计2007年全年理财产品销售额将突破1万亿。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银行业已发售的理财产品已经接近2000款,呈现井喷之势。进入2007年,以工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全面进军理财领域,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燎原之势。凭借庞大的网点优势和客户优势,工行在2007年一举夺得理财业务的头把交椅。今年上半年,工行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增长,总额大约达到729亿元。工行2007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工行负责零售业务的个人金融部大赚260多亿,占总利润四成左右,理财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37%,比去年同期增加300%多。 二、全能银行 目前各大中资银行都在推行金融控股战略,未来的银行将囊括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业务,成为“全能银行”,在这个平台上,未来的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向混合型金融产品发展。无论从高度还是从广度上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势力在证券市场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它将蚕食券商、基金等传统券业正规军的地盘。银行理财的产品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的投资范围已经相当广了,精设已经相当精巧了,从打新股、类基金、挂钩境外对冲工具、100%保本等等新花样层出不穷,从A股到B股到H股到商品期货,其涉猎之广,已经远远超出A股二级市场普通股民的想象了。 三、打新股都打得花样百出 仅仅一个最最常见的“打新股”领域,银行就已经变异出不同版本的生财之道来:(1)最常见的是每家银行都开设的专项新股申购产品;(2)银行间同业资金拆借:通过短期拆出资金,银行在两周可以获得5%一7%的收益,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走势图与大盘股申购冻结期惊人地吻合;(3)灵活调度资金的打新股理财产品,如中信银行新股只只打理财产品和浦发银行的新股“直通车”,资金日常存留在客户自身账户,只有到打新股时,才由银行按照协议约定自动扣款将资金划入打新股账户;(4)最新的创意是:推出快进快出的“超短线”打新股理财产品,该类产品于新股申购当日成立,上市首日即到期。中国太保年底发行时,便已经吸引招行设立“新股集合号之太平洋保险新股申购理财计划”,此外工行等多家银行亦成立专项新股申购理财产品;(5)2007年入选“十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民生银行全球新股投资计划,除了A股打新股外,甚至还可以参与国际市场新股投资。该产品分为A和B两部分,其中:A部分的收益与全球新股指数(IPOX-30)表现挂钩,即未来1年内该指数12个月的平均表现值越高,投资者可以获得的理财收益就越高;B部分是国内打新股产品。该产品为类基金的不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投资者可以预期本产品的年综合收益率区间约为9%至25%之间。该产品销量刷新了民生银行零售理财产品销量的历史纪录,目前年化收益率超过20%。看罢上述产品,不由得令人掩卷长叹:连一个最不具技术含量的“打新股”都能打得这么花样百出,更何况其它产品? 年底了,各大券商纷纷预测2008年的指数还能走多高,但大家似乎都忘了一点,2008年好戏依然在上演,节目甚至更精彩,只不过主角可能会易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