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银行股上市 披上袈裟事更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17:45 新浪财经

银行股上市披上袈裟事更多

  东方智慧 黄硕

  小时候看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记住了大师父教训觉远小和尚的一句话“披上袈裟事更多”。长大后,发现这句话还是泛之四海而皆准,以银行股上市为例。在大牛市里此类烦心事特别多,国企银行上市,此前一直有“被贱卖”的说法,如今则已算出“国有银行改制、外资年赚万亿”,地方性商业银行上市,对职工股问题的置疑又从来没停止过。

  一、国有银行VS外资

  2007年09月01日《华夏时报》在《国有银行改制外资饕餮盛宴 一年疯赚10000亿》替大家算了一笔很吓人的帐:“据一项市场统计,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狂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的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在作《中国银行已成为外资超级提款机》的调查统计时,为这种巨额财富的流失忍不住流泪”。

  中国

证监会7日将审核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公开发行90亿股A股的申请。若审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近期迎来内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PO,有望达到600亿元左右。但算一算另一笔帐,则难免让国人有酸溜溜的感觉——同样是上文,也提到:“近来启动“回归A股”之旅的建行,被机构普遍认为发行价格会超过7元/股,这对最初入股建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们来说,意味着有至少8倍以上的账面收益。按照建行与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第一个入股的美国银行除了直接以1.15元购股以外,还被授予一大笔认股期权。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可以通过期权购入的股本数目总数应该为52.70714亿股。根据期权的价值规律,这份长达5年的期权协议有可能为美国银行提供难以预测的获利机会”。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VS职工股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事更多”领域,不是出在“被贱卖”身上,而是出在职工股身上,自打南京商业银行与宁波商业银行上市之后,关于职工股的争执也没停止过。前有宁波商业银行,中有北京银行,后有杭州商业银行,职工股问题都是媒体关注的重点

  (1)据相关规定,上市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设限5%以下,也包括城商行。此前上市的宁波银行员工持股达到约20%,更有7位高管身价超过1亿。2007年09月07日《财经时报》在《宁波银行内部持股疑云 高管集体巨额房贷买股》中报道:“宁波银行被视为员工内部持股的一个典型案例。但一场既得利益者和未得利益者之间的博弈,牵出宁波银行的一些“老账”,在其高管持股的具体运作上,呈现出可疑之处:贴息房贷买股票?质押股权换贷款?低价购股?”

  (2)2007年09月06日《京华时报》在《北京银行发行价上限有望逼近16元》中称:“在机构纷纷给出高定价之时,也有专家对北京银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提出质疑:相比于建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北京银行员工所持的股份禁售期只有1年,相对短的禁售期会削弱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进而影响到公司后期的生产力”;

  (3)不管外界如何质疑,毕竟宁波银行、北京银行都能顺利上市,算是幸运的,而杭州商业银行却据说是因职工股问题而被挡在门外了。2007-09-05《证券时报》在《杭州商业银行IPO材料被打回》中如是说:“杭商行2006年年报显示,该行仅高管持股总数就达1507万股,占总股本的1.14%,但杭商行没有披露该行员工持股情况。接近证监会的专家介绍,“杭商行员工持股比例超大,都超过了10%,与其几乎一起递送材料的北京银行员工持股才2.6%。”正因为此比例过高,杭商行IPO材料被打回去,而递交材料稍晚的北京银行9月11日将发行上市”。

  为什么会导致这个“未披袈裟闲事多,披上袈裟事更多”的尴尬局面呢?哎,要怪只能怪这个牛市行情来得太猛太急,用旧时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来说,那就是“多收了三五斗”的烦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