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大途径化解蓝筹股高估值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08:3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两大途径化解蓝筹股高估值之忧


  渤海投资研究所秦洪

  昨日,上证指数盘中大幅震荡后重回5300点上方。不过,银行股、地产股等蓝筹股品种在依然出现调整的走势,从而进一步加深了部分资金对于蓝筹股估值高企的担忧,这无疑也会影响到这部分资金日后的操作,一旦他们加入到减持蓝筹股的行列,将加重A股市场的调整压力,不利于大盘的进一步走强。

  然而,在市场的普遍忧虑之下,我们认为,大盘蓝筹估值水平并未显著高估,而通过内涵及外延式两方面的增长,市场估值之忧可得到有效的化解。

  蓝筹股估值是否高企?

  由于蓝筹股大多是各重要指数的成份股,尤其是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大多是蓝筹股,因此,通过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可以推导出当前A股市场蓝筹股的估值是否高企。而深交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8月31日,沪深300的动态市盈率为36.64倍。

  如此的数据与周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较,36.64倍的平均市盈率很难算得上估值泡沫。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预期依然乐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功能愈发明显的A股市场,理论上应该反映我国快速增长的周期,所以,未来的高成长预期依然乐观可见。从投资规律来看,高成长必然会带来高估值,所以36.64倍的动态市盈率,其实并不能算是泡沫。二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在股改之后,释放的速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如果再考虑到近期方兴未艾的注资等因素,蓝筹股的业绩也有望出现超预期增长。

  两大途径化解高估值隐忧

  我们认为,在未来一个相对可以预期的周期内,有两大因素可以化解A股市场蓝筹股的高估值隐忧:一是自然增长,二是外力推动式的增长。

  就前者来说,在优质企业纷纷登陆A股市场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晴雨表功能得到强化,所以,上市公司业绩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作出敏感反应。作为沪深300成份股的蓝筹股,往往也是各行业的龙头品种,是行业发展的引导者,会获得超出行业平均增长的数据,正因为如此,蓝筹股预计仍将在2008年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

  在外力推动式的增长方面,由于2008年上市公司所得税率将从33%下降至25%,而蓝筹股的所得税率大多在33%,因此,所得税率的下降,理论上也会推动蓝筹股的净利润增长12%左右。再比如说,近期轰轰烈烈的整体上市浪潮也会迅速降低蓝筹股的估值数据,因为不少蓝筹股是央企,而央企的优质资产上市已成趋势,所以,整体上市路径也会迅速增厚蓝筹股的利润,中国船舶、上电股份、中国铝业等个股最为典型。此外,股改后的市值管理背景下的蓝筹股的治理结构改善、股权激励机制等因素,所带来的利润释放动力,也会强于2006年、2007年,故2008年蓝筹股的增长速度极有可能超过30%。

  仍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例,由于2007年的净利润总额有望达到5728亿元,那么,增长30%,2008年就有望达到7447亿元净利润总额,推算下来,这些公司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只有28.6倍。考虑到目前已至2007年9月份,对2008年的业绩预期炒作也不算过分提前,既如此,目前蓝筹股的估值并不明显高估。如果考虑到蓝筹股的业绩超预期增长等因素的话,蓝筹股仍有较强的拓展空间能力。

  关注两类蓝筹股

  在目前背景下,蓝筹股仍可继续逢低吸纳并持有,其中,两类蓝筹股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是具有整体上市预期的蓝筹公司,由于整体上市有望迅速增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使其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故电力股中的国电电力华电国际等,高速公路股的山东高速深高速等,另外,中化国际五矿发展中色股份等诸多蓝筹股均可低吸持有。

  其次,行业前景相对乐观的蓝筹股也值得投资者继续关注。比如说银行业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他们作为现代经济的基石,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反应,其业绩增速将超过市场蓝筹股的平均增速,此类个股目前的估值虽不便宜,但考虑到2008年的业绩有望超预期增长,仍可低吸持有。类似的个股,尚有宝钢股份武钢股份江淮汽车上海汽车长安汽车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伊利股份贵州茅台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