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给市场带来压力的几大隐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17:15 新浪财经
广州万隆 提要:基金独大,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不具备持续性都给长期牛市的发展带来隐患。而在此基础上加上指数期货等不确定因素,很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 基金独大,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不具备持续性都给长期牛市的发展带来隐患。而在此基础上加上指数期货等不确定因素,很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 一,基金独大给市场带来的风险 长期来看,适当的维持基金规模持续壮大对中国股市健康发展本来应该是有利的。但目前由于基金的投资风格过于雷同,并且市场规模的发展远比不上基金规模的扩张速度,所以反而导致基金发展过快成为牛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隐患,成为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行为。 具体来说,基金的发展速度过快,市场上可供投资的品种不多,供求关系紧张导致股票作为一种稀缺资产,结果也自然是股票价格出现虚高。加上其它机构和中小投资者的跟风,基金重仓的品种很容易被不理性的疯狂哄抬。 另外,基金投资理念雷同而没有个性化,大部分基金会争抢少部分同类或同一股票,其结果是助推了股价的结构性泡沫。 尤其是目前基金们“抱团取暖”于对指数影响最大的大蓝筹板块,这带给市场的风险更是不小。首先这必然造成大蓝筹股价虚高。而一旦风吹草动,则带动大蓝筹股价格回归和基金的净值下挫,必然改变投资者对基金净值增长前景的良好预期,从而出现一定的赎回。而这种赎回又导致大部分基金们同时被迫减仓蓝筹股,多数基金同时减仓又进一步导致大蓝筹更加快速的急剧下跌。这时候所谓的流动性最好的品种也实际上抗不住基金们的被动联手打压,导致基金净值的再度下跌,又刺激更多人赎回。如此反复,实际上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总体上在市场规模不大、基金体制不完善、投资理念缺乏个性化的时候,过快的推动基金规模扩大反而会成为牛市发展中的隐患。 二,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缺乏持续性 截至8月28日,两市共有128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半年报。据媒体统计,这些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同比增长88.17%。可以说,因为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助长了投资者的良好预期,市场上普遍认为业绩增长将构成推升上市公司估值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业绩的增长究竟有多大的持续力呢? 数据显示,1284家公司净利润总额27878002万元,投资收益7762702万元,占净利润的27.85%。而去年同期,投资收益只占净利润的12.91%。2007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5.96%。这说明实际上业绩增长的因素中,投资收益而并非主营业务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 仔细分析目前的业绩报告,我们发现扣除投资收益外,导致上市公司业绩突然增长的因素还有诸如信贷增速的扩张、资产价格的周期性上涨等等。此类增长属于明显的外生性增长,其持续性容易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比如货币政策收紧,资产价格的阶段性下跌等,而这又带来投资收益的减少。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其增长的基础实际上非常不牢固。另外,不少上市公司通过一些财务上的调整,也可能将业绩在今年集中释放出来,从而带来业绩突增的表面现象。 从更大的宏观面来展望,目前我国产业政策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不是继续推动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继续维持高增长水平,而通过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这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传统的产业模式可能会逐步萎缩,新的产业结构脱胎而出。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的增长速度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实际上管理层也一直强调要控制经济发展盲目追求速度的局面。宏观决定微观,在此基础上,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也不可能简单持续,需要一个相应的调整过程。 可以说,目前两市估值之所以能够维持较高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投资者对未来业绩高增长的预期。而我们认为业绩的高增长和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并且,一旦这种情况被市场反映出来改变投资者预期,那么则可能导致估值水平的快速回落,大部分失去业绩增长支持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至少我们不能指望诸如工商银行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每年都保持60%的增长。 另外,正如本栏目文章所提到过的,高股价也可能损害注资大股东的利益,对其资产注入的意愿产生影响。这样一来,目前推动市场上涨的资产注入动力能会减弱,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三,指数期货暗藏凶险 本栏目文章曾提到过,指数期货的出台一般都会促使股票价格的合理回归,对市场的具体影响是跟当时的市场环境有紧密关系的。总体上的来说,对指数影响最明显的大蓝筹可能会在指数期货的压力下回归基本面,如果大蓝筹估值如果脱离基本面太远,则波动的幅度一般都较大。 即在目前推出指数期货,其直接结果很可能是导致大蓝筹股价快速回落,而这对指数的杀伤力是勿庸置疑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