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记者荣篱
在股市经历了一年不回头的上涨后,外资“A股高估”的声音越来越大。如何看待现在的A股市场,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发展?本报记者与融通基金公司管理QFII资金和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陈晓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现在很多人对市场感到非常担心,有各种迹象都在显示市场风险,对此,你怎么看?
陈晓生:股价向下调整的力量有两个,一是估值的压力,二是获利回吐的压力。从静态估值的角度看,现在A股不便宜,但仍在合理的范围。而且上市公司还有很好的成长性,即便当前的估值不再提高的话,基于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仍然存在20-30%的增长水平的预期,中国股票市场2007年仍然存在20%-30%的上涨空间。
当前市场获利回吐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我们无法预计压力什么时候释放出来,是在3000点抑或是3200点,甚至是在更高的点位上。
记者:现在市场上开始有一种言论,认为在未来,中国股市可能会经历一次痛苦的调整,如同2001年后所发生的那样。
陈晓生: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历史观。股票市场的牛市有两种,一种是加息背景下由基本面推动的牛市;另一种则是降息周期下由资金推动的牛市。这两种牛市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前一种牛市结束后市场的调整将是温和的横向调整为主,而后一种牛市结束后市场将以暴跌告终,而且跌幅往往超过50%。
进入2005年,我们迎来一波加息背景下由基本面推动的牛市,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家都看得到,盈利水平相当好,成长性也强。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给股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波行情从1000点一直涨到2800点仍然未有大的调整。
鉴于2005年以来的行情与1996-2001年的牛市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我们相信,尽管目前市场可能存在获利回吐的压力,但要出现类似2001年后大调整的概率极低,甚至可以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
记者:相当多国外投资机构认为中国A股已经高估。你目前仍然管理着QFII的资金,又有国内公募基金的经验,你怎么看待国外机构对中国市场的估值能力?
陈晓生:从QFII的角度看,部分股票已经估值过高,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资本成本的差异以及对中国国情了解程度的不同,造成了我们与QFII对市场和某些资产的判断存在较大的差异。
鉴于中国七年期国债利率仅为3点多的水平,当前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处于25-35倍之间是可以接受的,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接近30倍PE的估值水平还算合理,尚未出现明显的泡沫。
QFII做投资比较理性,也比较宏观。但是,QFII对一些行业的理解与我们存在较大差异,看法过于谨慎。比如QFII对于装备行业总体上是较为谨慎的,因为在发达国家这是周期性行业,一般不宜作为中、长期投资品种。但由于中国经济刚刚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途径,这在中国是朝阳行业,存在巨大成长空间,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记者:现在市场上对中国经济非常看好,对中国股市也极为乐观,甚至有“黄金十年”的说法,这是否过于乐观呢?
陈晓生:不会。我觉得“黄金十年”的提法一点都不过分,我们目前正处于千年一遇的“民族复兴”的大好时期,未来二十年都是投资实业和股票市场的“黄金二十年”。
现在日本最富有的一个年龄段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什么?因为他们经历了上世纪50-8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期,时代给了他们积累财富的机会,不是想求就求得来的。我认为,未来20-30年正是中国的这一阶段,现在已经拉开序幕。2007年牛市仍将继续,但较2006年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市场的振荡加剧,盈利预期降低;二是市场的结构性分化也会更加显著。
记者:具体说到2007年的市场,我发现,机构看好的行业都非常相似,无非是机械装备、大消费和服务业。你是否也看好?
陈晓生:尽管业内大部分机构都认同这一看法,但是同一行业中大家看好的公司不同,就算是同一家公司,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不同,赚到的钱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坚持用长期的眼光、从长期的角度去选择这些行业中的投资品种,比如用五年十倍的眼光去看3元多的中信证券、以三年三倍的眼光去看7元多的沪东重机等等。
陈晓生简历:经济学硕士,11年证券从业经验。曾就职于中信集团、中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证券投资部交易员、期货业务负责人、股票投资经理助理、股票投资经理。 2003年2月加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融通新蓝筹基金经理助理、机构理财部投资经理、副总监。现任机构理财部总监,融通动力先锋基金基金经理,同时兼任QFII日兴黄河基金融通模拟组合组合经理。融通动力先锋基金成立于2006年11月15日,截至上周末,净值为1.374元,在同期成立的12只股票基金中,名列第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