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年金加速入市 目标锁定大蓝筹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12:12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家路美 近期,大盘持续强劲上涨,企业年金也加快了投资运作的步伐。南方基金公司、易方达基金公司等投资管理机构与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企业年金管理契约以便企业年金尽快参与股市热潮。业内人士认为,根据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以及现行有关规定,四年内将有2000亿企业年金入市,而作为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命钱”,企业年金无疑将锁定大盘蓝筹股,在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适度回报。 企业年金加速入市 据了解,全国煤炭行业龙头淮南矿业集团日前与8家机构举行企业年金计划运作签约仪式,并宣布即日入市——该年金项目由南方、易方达、华夏、海富通等基金公司与平保担任投资管理人,首笔年金规模为5亿元,将以每年1亿元的入市速度递增。此外,中信证券与天津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天津市首个正式标准企业年金计划的投资管理协议;秦皇岛港务集团也签署合作协议,委托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开展企业年金计划经营管理等等。业内人士认为,与淮南矿业一样,这些企业年金很有可能快速进入资本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步伐也在加快。截至今年11月底,与南方基金公司签约的企业年金投资项目已达16家。易方达基金公司已陆续与淮北煤矿、厦门钨业以及广东、北京、安徽、新疆、天津等地的多家企业签约。另外,招商、海富通、嘉实、博时和银华等基金公司也在年金市场上积极开拓,斩获不少。而作为仅有的两家券商类年金管理人之一,中信证券已获得3单以上年金业务。在这些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中,部分企业年金已获得10%以上的投资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从近期来看,企业年金的增量部分会快速上升。今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颁布后,新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要由具备管理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之前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要在2007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制定过渡性的指导意见,实现现有地方社保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向市场化管理运营过渡。指导意见一旦出台,企业年金市场必将呈现“井喷”之势。到明年年底,企业年金规模有望再增上百亿元。 而从长期来看,后续的企业年金还将源源不断的到来。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仅191亿元,到2005年底达到680亿元,增长了256%。今年上半年,全国又新增年金计划260个,年金积累基金增加110多亿元,显示出企业年金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保监会预测,到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世界银行则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现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得高于20%,这就意味着四年内将有2000亿企业年金入市,而到了2030年,将有3万亿企业年金进军股市。 将锁定大盘蓝筹股 随着企业年金入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其投资策略也日益被市场所关注。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年金是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命钱”,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适度回报是其主要目标。有鉴于此,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方面,长期稳定成长的大盘蓝筹股会成为企业年金的核心配置资产,已经到来的新蓝筹时代也为企业年金的这一投资策略提供了方便。中行上市之后,已有十家左右的大型蓝筹股登陆A股市场,而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陆续到来的大盘蓝筹股将构成股市的中坚力量,这会给企业年金带来更好的投资机会。大盘蓝筹股发行加快带来的低风险投资机会,非常适合企业年金这样的低风险资金。参与配置类似中行这样的大型蓝筹股,估值合理、成长稳健、股价波动小、风险低,有助于提高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 另一方面,企业年金的运作将注重长期表现,不存在短期排名问题。这主要因为,与公募基金相比,企业年金将把风险控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股票投资上对稳健性的要求更高。目前,已经有一些大盘蓝筹股适合企业年金进行长期投资,这些大盘股风险较小,但分红高,收益较为稳定,比如宝钢、长江电力等,它们具有类债券的性质,却比债券的收益高,是企业年金的理想投资对象。而随着A股市场制度性建设逐步趋于完善,市场上可投资的优质企业数量也将逐步增加,从而为年金长期投资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从整体来看,企业年金的发展壮大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来源,增强资本市场资金供给能力和运行效率。企业年金运营往往长达40年左右,作为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稳定的长期性投资基金,在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遏制投机以及稳定资本市场等方面也将发挥积极作用。而且DC型信托模式形成的多个运营主体的细化分工将促进多层次的市场形成,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最终促进资本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