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机构看市:哪儿来的本土定价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0:47 和讯

机构看市:哪儿来的本土定价权

  最近几个月,随着A股市场的行情走好,大盘指数屡屡刷新历史纪录,有些人开始头脑发热了,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关于本土定价权的讨论再度升温。

  本土定价权之争由来已久,集中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两年前国内一家著名券商。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认为,一种国际化的证券首先是由本土投资者经过博弈确定的,该证券价格的变化首先反映在本土市场上,境外市场同一证券的价格一般是跟随本土市场波动。这种观点刚一提出,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后由于A股市场的暴跌,这个争论也就中止了。

  最近关于定价权的讨论,在券商报告、

证券媒体日益增多,甚至一些政府官员也卷了进去。其实我是不太赞成什么本土定价权一说的,任何证券只要大家认可,总会得出一个均衡价格,不管是内资外资,谁肯出更多的钱,自然能够决定证券的即期价格,但是这种价格能否持久,那是另一回事。现在很多人讨论定价权时候,主要是对比同时在香港和大陆上市的股票,其A股股价和H股股价何者为高,在上涨过程中谁先启动,常常认为定价高的市场更有价值发现能力,先启动的市场就具有定价权,反之则是被动跟随性的市场。

  我认为这种思维模式大有问题。首先,在一个充分博弈的市场中,掌握主动权的大多是信息灵通,资金庞大,交易摩擦小的一方,归根结底,竞争优势体现在较低的成本上,而本土市场与香港市场相比有什么优势呢?从成本角度说,境外主要投行在三年前就开始大规模介入国企股、红筹股市场了,随着这些市场的大幅上涨,其账面盈利非常的大。相对来讲,国内的主流投资者是基金,尤其是新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今年以来香港上市的国企股纷纷海归增发,境内基金虽然看好其前景,但这些股票已经非常昂贵。更有甚者,每只股票海归,香港市场都会提前爆炒一把,以便提高A股IPO定价,这在中国人寿上面表现的极为突出。尽管一年来该股在香港已经暴涨了200%以上,但是近期为了迎接人寿海归,该股再次大涨28%。这种博弈使得境内基金十分为难。从股票本身来说,他们愿意配置,但是按照目前的定价机制,市场的价格让他们很难接受。

  近期境内投行纷纷为人寿进行A股市场定价,看着十分好笑--似乎股票价格不是博弈中产生而是上帝规定的一样。我们可以想想,按照外资行持仓成本平均在境内资金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平来衡量,谁掌握定价权,早就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了。境内还真有些资金不信邪,敢于高举高打,结果怎么样?北辰实业中国石化的丑陋图形已经告诉我们,这不过是唐.吉科德式的妄自尊大。

  市场上虽都愿意把握主动权,但要看清条件,也需要讲求博弈策略。

资本市场从来是血腥的,如果你在成本上处于劣势,就不要暴露自己的作战意图--遗憾的是很多机构近期在预测人寿股价时,显得过于诚实,看来他们诚心要提高自己的成本,将自己置于被绞杀的境地。

  中外机构的超级博弈已经拉开序幕,这第一批牺牲者可能就是11月以后募集的巨型基金,尽管这批经理人刚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文国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