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刘勘:各路资金继续大规模流入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8:5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刘勘:各路资金继续大规模流入股市

  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

  根据美国基金研究机构EPFR对全球范围内15000只投资基金跟踪调查显示,截至今年12月13日,这些管理7万亿美元资产中,进入新兴国家股市的资金总额已达208亿美元,而中国股市吸引资金净流入占所有新兴市场净流入的四成。

  日前汇丰银行对管理约3.62万亿美元的9家基金公司调查显示,受访基金经理均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将增加中国股票投资比重。与此同时,美国股市和债市资金将逐步移情亚洲。可见境外资金是非常青睐中国股票市场的。

  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放大,将纵使美元贬值预期增加,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过大,会不断催升房地产、大宗商品和股票这三大资产的价格,尤其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特别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更是如此。

  此外,近日据中国

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预测,由于政府机构面临年底预算开支,其在央行存款下降,估计12月底将有5000亿元政府存款流出。另外12月份还有2880亿元央行票据到期,11月份贸易顺差234亿美元,相当盈余1830亿人民币,工商银行在香港发行募集的161亿美元将要遣返内地,相当于人民币1260亿,上述几项累计今年底商业银行系统又要增加10000亿人民币的流动性。可见年底又迎来大规模流动性过剩,是支持股票市场重要的有利因素。

  今年1至10月,包括定向央行票据在内,央行共发行33200亿元的央行票据,相当于每月发行3320亿元,而11月份央行发行量仅有810亿元,缘由11月有1690亿元票据到期,造成880亿元净资金流向市场。虽然央行连续出台紧缩性政策,但是依然不改年底大规模流动性涌入市场的态势。

  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29667亿元,新增贷款数创出4年新高,11月份当月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1935亿元,同比少增315亿元,这已经是今年以来连续三个月出现同比少增贷款,与银行系统内过剩流动性形成较大反差。11月末M2余额3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个月低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M1余额1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充分说明M1和M2喇叭口闭合,贷款快增现象受到抑制,但活期存款增加,预示短期投资活跃。加之11月末新增人民币储蓄存款1683亿元,同比仅多增6亿元,此前10月份比9月份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今年11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增幅比10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由于11月份人民币新增存贷差高达3128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表明银行资金流动性继续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短期投资交易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仍然旺盛,微观经济活跃度依然较高,以及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速下降,说明部分资金被分流到虚拟经济市场。银行体系内过剩资金继续流向人民币资产市场,各类金融市场和准金融市场资金聚集程度正在增大,过剩的流动性日趋流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造成人民币资产的财富效应被逐渐提升,尤其股票价格不断震荡走高。受股市赚钱效应鼓舞,一部分储蓄存款已经转化为基金而投资于股票市场。

  年关渐近,元旦和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华人回国探亲访友之际,也是外国旅游者到中国观光旅游的好时机,预计相当部分人在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下,趁机将外汇资金带到中国,分享我国资本市场的盛宴,流入的资金估计继续增加,将对股票市场资金有效供给产生正面影响作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