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做空机制来临前 股指还会惯性上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08:40 每日经济新闻

做空机制来临前股指还会惯性上冲

  于春敏 每日经济新闻

  昨晚,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用以规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表示,推出融资融券能有效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从而为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融资融券将使大盘指标蓝筹股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显著增强;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会助涨助跌,市场的波
动性会因此加剧。

  资金面:为IPO和再融资提供“活水”

  兴业证券投资银行部邹维刚表示,优质企业是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这些企业发行股票有利于分流国内储蓄资金,并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为了增加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将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大盘企业在内地上市。但是,大盘股发行带来的扩容压力有可能导致市场短期供求失衡。从国际的做法来看,信用交易体系对新股发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般都为新股的发行上市提供保证金信用(欧美国家的融资业务比例一般限制在不超过2%的标准水平),从而在一个低风险的水平上,保证发行的成功。管理层选择在当前情况下推出融资融券制度,有助于缓解大盘扩容压力,拓宽市场资金来源,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保障证券市场长远发展。

  个股:凸显大盘蓝筹股价值

  邹维刚同时认为,从理论上看,融资行为的存在提高了买方的购买能力,扩大了需求,融券行为满足了空方卖的意愿并使之成为可能,这必然会提高市场交易量。从境外市场实证结果来看,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对融资者而言,可以利用杠杆,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产收益。而对融券者而言,在下跌市场进行投资,也能获得收益。现在的证券市场,由于没有融券,因此投资者只能做多赚钱,不能做空,所持股票只有价格上涨才能获利。在这种单边市场结构中,投资者无法防范价格下跌的风险,更不能在股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获利。若遇下跌行情,投资者除了暂时退出别无选择。而融券机制给了投资者从下跌预期中获利的可能。与此同时,就目前来看,大盘绩优蓝筹股作为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标的品种应没有太多悬念,这势必会进一步凸显该类股票的投资价值,在提高市场活跃程度的同时,也推动了价值投资理念的建立。

  此外,他表示,在目前大市向好的环境下,尤其是试点施行之初,市场多半会以融资买入股票为主,随着市场步入均衡状态或者进入下跌态势,融券卖出会逐步增多,尤其是股指期货正式出来之后,做空也可以盈利,融券的规模会进一步增大。

  机构:将进一步扩大新股利润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监管层正在研究IPO融资业务,试图将融资业务与IPO相结合,客户将能获得放大手中的新股申购资金。依据市场经验,新股发行上市后一般都有一定幅度的溢价,在IPO中开展融资业务,其风险性远远小于二级市场的融资业务,将为投资者带来新的盈利机会。

  申银万国日前召开的2006年下半年投资策略研讨会指出,融资融券制度将放大机构投资者新股申购的利润份额。根据预测,下半年IPO网下申购的收益率中值为16.8%,而网上申购收益率的中值仅为8.52%。

  大市:股指将顺势冲破1695点

  融资融券是杠杆式的投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助涨”亦可“杀跌”,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同时,对投资者而言,放大了效益,也必然放大风险,投资者在将股票作为担保品进行融资时,既需要承担原有的股票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又得承担新投资股票带来的风险,还得支付相应的利息。另外,融资融券交易的复杂程度较高,如果投资者判断正确,可获得较大的利润,如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则投资者的亏损可能比在现金交易方式下更加严重。对融资者而言,如果股价深跌,投资者所投入的资金便可能会全部化为乌有。

  就整个证券市场来说,过多的融资融券交易有可能形成一种虚假的市场需求,造成过度投机,甚至引发“泡沫”,加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另外融资融券将大大增强市场的投机气氛,市场震荡的幅度会大很多,上涨或下跌的空间也会大很多。类似期货的操作手法将更多浮现市场,个股的起落将更加疯狂或惨烈。金元证券分析师宋庆东认为,由于目前市场资金充裕,此时推出融资融券,将使市场的资金更加过剩,股指短期冲破前期高点1695点是可期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