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牛市长阴 冷静应对为上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4:2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牛市长阴冷静应对为上策

  昨日上证指数大跌5.33%,创4年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牛市长阴 冷静应对为上策

  证券时报记者  成之

  昨日市场再次演绎“狼来了”的故事。在多重偏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三次冲击1700点未果的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大幅下挫,收盘跌幅达5.33%,创4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盘面看,个股呈现普跌局面,两市仅有57只个股报收红盘,而有355只非ST个股报收跌停。不论是指数还是个股表现,都是本轮行情最“惨烈”的一天。

  “现在仓位还很满,怎么办?”是目前许多投资者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新入市的投资者更是进退两难。对此,记者咨询的分析师认为,长期上涨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但个股的结构性调整已经展开,短线操作上应该把回避风险放在第一位。

  多因素共振促使大跌

  对于昨日大跌,分析师普遍认为是多个偏空因素共振的结果。首先,获利盘太厚、技术指标严重超买是内在原因。本轮行情一直没有幅度较大的调整,多数投资者获利丰厚,指数上涨超过50%,市场平均股价涨幅也超过了30%。记者了解到的不少民间机构已经完成了今年的利润计划,不少利润率甚至超过了100%。这部分资金已经有了足够的出货理由。其次,5月后市场已经进入“讲故事”阶段,游资疯狂炒作题材股,市场没有明确的领涨板块,继续上升缺乏基本面推动力。同时,前期的主流热点已经提前进入调整,部分主流机构有明显调整仓位的迹象,如QFII、基金等主力机构持有的房地产板块早在4月就已经进入了横盘整理阶段。

  因此,本次大跌应该是上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加快IPO发行速度、外围股市普遍下跌以及加息预期则只是“导火索”。

  震荡洗盘还是中级调整?

  大盘就此进入了大级别的调整吗?对此,大多数分析师认为,后市短期内仍将维持宽幅震荡格局,很快进入大级别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市场目前的表现有点类似于2、3月份在1300点附近时候的走势,还会有反复、震荡,但幅度会大很多。”平安证券研究所罗晓鸣如此认为。而金科源投资的吴国平则认为,牛市本来就有急跌慢涨的特征,昨日的大跌有一步到位的味道,周四惯性下探后就会收上去。

  记者昨日盘中统计,下午开盘后上证指数在1600点上方弱势整理的时候,跌停的非ST股还只有30多家,当时沪指下跌70点左右;而到收盘的时候,上证指数下跌89点,跌停的非ST股竟达到了355家,可见在指数击穿1600点后,有大量的恐慌盘涌出。

  不过,从目前市场各主要资金力量的短期操作看,有进入调整阶段的迹象。如QFII在1600点以上减仓的迹象很明显,有资料显示,有一家QFII清仓达70%以上。基金前期仓位一直很满,而新基金目前还没有到建仓的时候,有基金经理表示,新股的发行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不排除清出一部分资金申购新股。民间机构是5月后行情的主导力量,而这部分资金没有统一计划,很难形成合力,何况这部分资金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短线特征,进出都比较快,也是引起大盘大起大落的主要力量。

  综合看,本周恰恰是资金面青黄不接的时候。“虽然还不能认为现在就已经进入了中级调整,很可能还会有一个宽幅震荡的过程,但随后再来的下跌则是一轮中级调整来临。”罗晓鸣如此认为。

  盲目杀跌不可取

  “盘面上感觉接货的资金主要是民间资金,主流热点已经退潮,所以我让客户基本上空仓了。”某券商的客户经理陈先生庆幸躲过了昨日的大跌。他告诉记者,上周四周五连续两天他们公司的买入金额比卖出金额多了5000多万,其客户绝大多数是散户。他认为主力资金在有计划地撤退,不管昨日是洗盘还是中级调整开始,作为散户还是先出来看清趋势为好。

  大部分分析师也认为,一个大的上升趋势中间也会幅度很大的回调,如果没有操作好,也能把前面的利润全部“洗白”。

  “目前盲目杀跌不可取,3浪末期和以后的5浪的特点就是补涨行情,因此一些刚启动昨天又被砸下去的个股,应该是个比较好的买入机会,如钢铁股等。另外,有实质性并购与重组题材的个股也值得关注。”罗晓鸣如此认为。

  在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研究所2006 年下半年A 股投资报告中,分析师认为在

中国经济的“换档期”,与消费制造和消费服务有关的诸多行业会有良好的表现机会。金融、传媒、地产、食品饮料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行业内的龙头公司能够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

  中金在6月的策略报告中也建议投资者采取“重个股,轻指数”的策略,继续持有未来盈利可持续增长的优质企业。

  在仓位的调整上,泰阳证券分析师陈三贤认为,在目前趋势没有明朗,没有出现明显的主流热点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如果仓位很重的话,应该考虑减持,最多只用20%左右的仓位做短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