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半年升值3倍 5月扩容行情如何演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08:18 金融投资报

半年升值3倍5月扩容行情如何演绎

  “牛市要追就追强势股,本来资金就有限,一千多只股票,不可能个个都涨。”幸运地买到中金黄金(资讯 行情 论坛)的股民王先生这几天比谁都高兴,原本不喜欢出远门的他带着一家人今年五一破例去了一次丽江。去年11月,他在6.5元附近买了10000股中金黄金,半年时间不到,这6.5万资金已经变成了21.73万,升值334%。

  4月份两市股指在经过3月的充分调整之后,呈现出一边倒的上涨走势,月K线上几乎以
一根光头光脚的大阳线报收,一举突破众多技术压力位的压制。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收盘1440.22,大涨10.931%,创出3年半来最大单月涨幅。

  有色金属疯了

  “有色金属股是私募基金和期货资金联手的杰作,这叫毕其功于一役。”一位机构操盘手认为从有色金属股上涨的轨迹看,完全就是期货资金的手法,逼空再逼空,“金属期货这几年一直是牛市,也支持有色金属股上涨,”

  股改一周年之际,有人给G股涨幅排了一个位,结果涨幅前10位中有色金属股就占了4位。G宝钛、G中金(资讯 行情 论坛)、G株冶(资讯 行情 论坛)、G宏达(资讯 行情 论坛)四只股票涨幅惊人,其中G宝钛上涨236.85%,G中金上涨227.68%,G株冶上涨204.16%,G宏达上涨160.56%。与这些股票股价一飞冲天相对应的,是这些上市公司业绩的突飞猛进,其中G宝钛2006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5.34%,每股收益达到惊人的0.42元(2005年全年0.792元),一个季度就完成了去年全年业绩的53%;G中金2006年第一季度业绩大增101.34%;G株冶2006年第一季度业绩大增401%,一个季度就超过去年全年业绩。

  有色金属实物价格的不断飙升,是造成上述股票业绩大涨的真正原因。全球金属期货市场已经连续3年走牛,无论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还是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均在不断刷新着新的成交纪录。正是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牛市造就了国内有色金属股的牛市,而且是相当得牛。于是,国内股市便出现了一个近年来少有的现象,那就是指数该跌不跌(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和有色金属支撑),1300点、1400点成功逾越,一方面贵州茅台(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石化和有色金属股在基金有游资各取所好的情况下高歌猛进,另一方面很多股票却在创新低(中小企业板块个别股票),大部分股票涨得可怜,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司空见惯。

  外围股市涨了

  目前,国内股市尚在休市期,当我们无法重温有色金属股的疯狂时,可以先看看外围股市的近况。

  5月5日,由于油价持续大跌以及美国大零售商销售业绩良好和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降低,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上攻,其中道琼斯指数收于11577.74点,连续刷新6年新高。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在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依然高涨。个人消费开支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在美股上涨的刺激下,5月3日,香港证券市场市值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0万亿港元,达到10.009万亿港元。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说,港股市值超越10万亿港元,是香港历史的里程碑,说明投资者看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香港的前景有信心。恒生指数3日收市报17027点,再创5年半新高,这也是香港股市2000年9月以来首次突破17000点水平。

  由于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接轨的程度越来越紧密,因此在休市期间关注外围股市的进展非常重要。近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红筹股因有日本KD-DI、韩国SK电讯以及美国第三大移动通信商SPRINT有意入股的消息而大涨近15%,而国内的中国联通刚好又因股改停牌,一旦其股改通过复牌,相信会对大盘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IPO要来了

  股谚云,该跌不跌,后市必涨。有业内人士认为,4月的牛市完全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牛市,热钱集中在消费升级和有色金属及新能源板块集中进攻,新高复新高。在这波上攻中,重启再融资、“新老划断”以及央行提高贷款利率等利空均没有将“牛头”打压住,但这些利空的延后效应却难免对后市造成影响。

  首先是扩容开闸。4月29日,五一收市之后的第一个周末,《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新股IPO渐行渐近。而预计6到8月,将有34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份逐步可流通,可流通的股份数将达到33.71亿股,这又是一个不小的扩容压力。既然是资金推动型牛市,扩容压力一大,难免会有资金撤退。

  今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表明已经暂停一年的再融资工作正式启动。

  二是宏观调控又紧。4月29日,面对依然高烧不退的

房地产及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央行宣布将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尽管只有0.27个百分点,但此次上调利率却是在此前不断减息基础上第一次的转折,虽不能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加息周期,但由此可看出国家宏观调控一点也没有放松。2004年,一波跨年度行情因宏观调控而结束,现在宏观调控又紧,这波行情又该如何演绎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