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蓦然再回首一派好风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13:04 新闻晚报

蓦然再回首一派好风光

  [最新提示]

  谁也没有料到,4月份首个交易日,沪深大盘就出现了单边上涨走势,在有色金属股的带动下,三度得而复失的千三关口,被一下子轻松逾越。昨天,沪综指再次以高点报收,量能同时明显放大,最终两市大盘均以光头阳线收盘,充分显示出主力做多的决心和信心。回顾以往三次站上千三的过程,和此次相比,具有明显不同之处,也更令股民回味。

  行情有望从千三起步

  □申银万国 桂浩明

  从今年2月份起,沪综指就开始挑战千三,期间有几次只是在盘中触摸了一下1300点,随后就告下行,当然,也有三次是在当天站上了千三,并在该点位上方报收,但到了次日就被打压下来。如此反复数次,不免使投资者对于千三能否攻克感到心中无底。

  然而,事情在4月份第一个交易日发生了剧变,当日沪深大盘同步呈现出稳步上扬行情,不但轻跃千三,而且还创出了本轮行情新高1319点。同时,从量价关系看,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是相当不错的。当日盘面所显示的迹象都表明,这次大盘是真正有效站上千三关口了。而由于此前市场在千三关前曾有多次反复,因此,这次中阳线冲击千三成功,很可能标志着大盘已经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意味着新的上升空间已经被打开,新起点已经诞生。

  那么,为何前几次大盘都未能有效站住千三关口呢?笔者认为,应该说,由于市场条件不尽相同,此前每次千三的得与失都有其原因,但就共性来说,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不是成交没有有效放大,就是市场热点不明显。前者导致买盘不足,后者表明多数股票并不响应大盘上攻,个别强势股孤军深入,难以引领股指上台阶,而归根结底,还是综合条件的不具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盘前几次上攻千三失手,是有其内在必然性的。

  四月股指将连创新高

  大盘成交量明显放大,为股指上台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些强势股的刺激下,更多股票开始活跃起来,从而改变了大盘对少数权重股的过度依赖。而随着这种市场氛围的进一步强化,大盘也就水到渠成般地突破了千三,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更有意义的是,从股指第一次触及千三到现在已有一个半月了,大盘在这里反复折腾,不但使投资者在心理上能够逐步适应千三的高度,而且还使得多条短期均线都逐渐向这个重要点位靠拢,从而形成了有效支撑。

  与此同时,大盘也在前段震荡调整过程中,挖掘出了不少新的市场热点,有效地改变了一段时间指数小涨、多数股票却在下跌的被动局面。有了这样的基础,显然大盘就有能力稳稳站上千三关口。从这个角度分析,4月份很可能会出现股指不断创新高的情景,而按照目前沪综指50点一个台阶的运行节奏,下一个目标点位应该是在1350点左右。

  诱多氛围达到高潮

  □大通

证券

  如果我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把从去年6月初就开始启动的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看作是足球队一名前锋的话,那么,今年以G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为代表的地产、银行、商业等板块则可看作是球队的左边锋,而右边锋则就是以G中金(资讯 行情 论坛)、中金黄金(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资源类板块。在前锋和左右边锋的默契配合下,这支球队曾攻进过几个漂亮的球,使得大盘重返千三。

  事实是,整个市场无论是启动的板块还是放出的成交量都远远超过上一日,从技术走势来分析,该板块在突破前期箱体高点之后,至今运行在强势第二波中,差不多已经或接近达到其理论目标位。

  也许有人会说,大盘应该继续涨下去。此话说得也不错。所谓的补涨,当然,肯定是有资金在吸纳某些股票。但是,这种吸纳的资金,是属于场内还是场外,能否持续进入,则是我们判断行情发展的重中之重。一般而言,当熊市向牛市转换时,场外资金是要经过一个犹豫的心态转变过程。那么,今日的“八仙过海”之表现是否正是场外资金大举入场的表现呢?笔者认为,非也!这种非强势板块的最后补涨,也许就是我们所反复提到的核心问题,诱多氛围的达到。今年的有色金属板块,涨了还可以再涨,而非强势板块则是属于被动的跟随而已,根本就缺乏独立性和持续性。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本周的后几个交易日,最迟在下周,这个问题就可见分晓。

  昨天的成交量则更是引人注目,放大到了202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从去年6月6日行情启动至今,总共出现过三次沪市过200亿的纪录。伴随着昨天的量能再度放大到200亿以上,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短线多头即将耗竭的表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