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被动性做空 箱底失守寻新平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06:51 四川金融投资报 | ||||||||
编者按:保资直接入市、总理表达对股市的关切……所有这些利好不但未能支撑大盘进一步上攻,股指反而节节走低———前几日失守千三,昨日更是跌破1276点的整理箱底,短线弱势明显。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这种走势?股指短期将如何运行?国信证券肖建军认为,下跌是政策预期落空,基金为应付来自保险公司的赎回压力而被迫减仓套现等三大因素造成的。著名市场人士郭宪也认为,集中的、突发性的赎回导致基金被动性做空,从而对大盘运行构成压力。阮华认为,市场将进入一个以1255点为轴心的新的震荡箱体,预计要到本月
抛压源于三大因素 导致近期大盘下跌的因素来自三方面: 首先,政策预期落空,业绩因素被充分挖掘,市场缺乏新的做多能量。反弹行情之初,市场对于两会期间政策面实现重大突破抱有较强的预期,但消息面的情况让投资者比较失望,政策面无法推动股市上涨。而另一方面,年报期间市场对于业绩的炒作也因为生产资料和石油涨价等因素的干扰,使价值股走势也出现了严重分化,高价绩优股的上涨只能形成个股牛市行情,却无法带动大盘上涨,市场挖掘不出新的上攻能量。 其次,资源价格上涨和加息预期提高,使行业景气和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加大,动摇了市场对绩优股的价值判断。行情之初,周期性股票的复辟使得钢铁、汽车、银行股成为大盘反弹的动力,但铁矿石的大幅涨价带来一连串反应,投资者担心下游行业景气受到冲击,石油价格上涨更加深了市场的担心。而统计局公布二月物价上涨超过市场预期,又使市场担心会再度加息。 第三,基金为应付来自保险公司的赎回压力而被迫减仓套现,形成较大的抛压。能够直接入市以后,保险公司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兴趣大大降低,赎回资金自己运作是必然的选择。虽然还没有数据表明保险公司的赎回对基金造成了多大的压力,但近期一些基金重仓股莫名其妙的下跌,似乎只能从市场层面寻找下跌的原因,而这些基金重仓股的下跌,导致大盘短线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国信证券肖建军 基金被动性做空 保险资金入市带来了增量资金,直接引发了股市持续的放量,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除了保资刚刚开始买进股票时产生的轰动效应而使指数大幅上涨,其后大盘的表现并不佳。保资投入这么多资金,指数并没有上升,这可以肯定有同样规模的资金悄悄流出股市。这段时间跳水股不多,超跌品种表现也不错,可以排除券商和庄家集中抛售的嫌疑,与此同时,权重股放量滞涨迹象明显,诸多迹象表明目前基金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这几天关于基金出现巨额赎回压力的报道很多,有捕风捉影的,也有澄清的。其实市场走势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尺”,基金确实遇到了较大的资金赎回压力。当保资入市之初,增量资金对指数的推动十分明显,此时基金如果有新的资金加盟,就目前的成交量而言,大盘不会在千三区域遭遇这么大的阻力。退一步讲,基金即使不做多,保持中立观望,市场也应该是一种缩量盘整走势。而目前市场量能并没有萎缩,却涨不上去,表明基金总体上是在沽货,从而抑制了指数向上的动力。 在目前点位上基金被动性做空,主要是因为1187点探底之后的反弹过于迅猛,基金净值上升较快,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发行的一批基金,纷纷浮上了面值,引发了深套其中的持有人的集中兑现高潮。集中的、突发性的赎回导致许多基金无奈抛售股票,没有能力与保险资金共同做多。 不过,指数跌低一点,对基金可能还会是好事,因为那时跑出去的资金又会回来了。 郭宪 短线恐难再返千三 目前成交水平即使在大盘形态已趋淡的情况下依然减之不多(周二仍有160亿元),说明不少投资者对于春季行情的信心犹在。但也正因为此,大盘要想上行反而存在隐忧,因为股指一往上冲即会诱发套现的冲动。 目前市场已再次失守千三,短线多头会不会重新收复这一关口呢?从技术上来说,可能性很小了,因为自三周前股指首次重返1300点之后,沪指已在该点位上下反复震荡盘桓了15天之久,时间方面与去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时围绕1300点历时13天的震荡相比已稍为超出。我们一直认为,应该将近期大盘在这个区域的走势视为是与去年那段走势作对称与反对称运动,历时也应大致相近。现在1300点上下的多空争持已以空头占优而告一段落,故大盘也理应与1300点告别一段时间。随后而来的很可能是一段新的震荡时期,估计这种震荡暂时不会形成转折。新的振荡期将以1255点为轴心,原因是该点位是前期双底的颈线位,一般不会轻易失守。但也不排除由于市场恐慌气氛加剧,加上主力肆意打压而一击即溃。 目前三大指数形态中沪指有破位之势,深成指与深综指则未完全变坏。我们说过深成指因受主力操控可视为主力指数,这显示主力尚未撤出,更未认输。估计要在月底调整较为充分之后,多头才会组织新的攻势,届时市场主趋势亦将进一步明朗。 阮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