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及时雨 > 每日大盘评述 > 正文
 

救市组合拳激活股市 强劲喷发行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00:05 北京现代商报

救市组合拳激活股市强劲喷发行情

  猴年股市果然猴性十足,股指上蹿下跳把投资者折腾的着实难熬,在猴年的倒数第三个交易日,猴尾巴又一次突然上翘。

  昨日股市上演了蔚为壮观的单日井喷行情,63个点的涨幅不但创造出了2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而且再度激发了投资者对牛市行情的猜想。

  井喷≠反转

  历史上,5.19行情以来,两地大盘先后出现了五次大级别井喷。

  第一次,2000年2月14日,当时恰逢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指在网络科技股带动下暴涨了9.05%。

  第二次,2002年1月23日,当时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经过持续下跌,股市走出了大幅反弹行情,单日上涨幅度超过6.35%。

  第三次,2002年6月24日,管理层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大盘当天上涨9.25%,创造了近6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第四次,2003年1月14日,以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新股、次新股推动大盘暴涨5.81%。

  第五次,2004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表态全力促进国九条实施,股市应声快速上涨,单日涨幅达到4.22%。

  从井喷过后的大盘走势来看,2000年2月14日、2002年1月23日都走出了中级上升行情;暂停国有股减持引发的6.24行情,仅仅喷发了11个交易日即告夭折;2003年1月14日的井喷则引发了300点的中级反弹;最为短命的则为9.15行情,大盘上涨8个交易日就调头向下。

  通过上述回顾不难发现,每逢1季度发生的井喷行情,往往表现比较理想,昨天大盘选择在2月2日快速上冲,从时间角度具备走出一轮中级上升行情的可能。

  但是,从井喷的背景来看,6.24井喷、9.15井喷明显带有政策导向背景,但这两次喷发均以夭折告终。目前市场各界人士普遍对政策救市抱有极高的心理预期,而因为政策面变化引发的股市喷发究竟能走多高,值得怀疑。

  普涨≠获利

  每次井喷行情给投资者的印象都是个股全面开花,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两市总计只有15只股票以绿盘报收,其中绝大部分为绩差ST股。居涨幅榜前列的股票,各行业、各板块、绩优股、绩差股、高价股、低价股均有所表现,尽管盘面热闹非凡,但投资者把握起来难度极大。

  面对个股的整体上涨,很多投资者乱了阵脚,已经持股的投资者如果手中股票涨幅过高则考虑是否减仓;空仓的投资者,如果反应不够灵敏没有在大盘启动的初期介入,高位继续追涨则更显谨慎,一方面担心股市冲高回落自己买入后再度被套,另一方面更害怕股市走出反转行情,错失机会。

  经历了连绵不绝的大熊市,投资者对买股票普遍出现了畏惧心理,尤其是在去年9.15行情中,投资者追涨被套的心理阴影迟迟无法抹去。那么,是不是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既回避风险,又避免了踏空的可能呢?

  业内专家表示,现在行情仍未明朗,投资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持股不动!历史上,每一次大级别行情,各行业、各板块的股票都会出现普遍上涨,如果大盘出现20%的涨幅,那么个股涨幅应该在30%左右,所以如果大盘反转,除了基本面极度恶化的品种,绝大部分股票都会有理想收益。

  对于空仓的投资者而言,不能因为没有在行情启动的第一天买入股票就盲目悲观,认为自己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一般来讲,行情初期通常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个股呈现齐涨齐跌,但经历普涨以后,强势板块才会浮出水面,比如去年是国企大盘蓝筹股,前年是新股、次新股。投资者应耐心等待板块炒作明朗之后,再果断介入。

  当然,如果短线井喷,仅仅是下跌过程中的抵抗形态,那么空仓投资者则可以最大限度回避风险。目前,A股究竟是反弹还是反转,判断的依据还都不充分。

  反转≠牛市

  做一个最乐观的估计,即便确定股市已经在2月2日完成反转,那么也不代表就会立即走出“疯牛”行情。

  经历了连续3年的快速扩融,超级大盘股的相继亮相使股市运行趋于稳健,很难想象,股市会再度走出类似2001年上海梅林那样的网络概念炒作狂潮。管理层希望看到的是稳中向好的股市,暴跌不够理性,暴涨同样也不正常!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年内还将有类似中石油、交通银行这样的重量级航母上市,新一轮融资狂潮也将对股市上涨起到抑制作用。盲目判断A股市场将走出牛市行情显然不够理智。

  商报记者 李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