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广州万隆:新股发行放缓背后的阴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18:29 新浪财经

广州万隆:新股发行放缓背后的阴谋

  提要:我们认为,下周暂缓发行新股和本周央行票据发行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压力将减缓。恰恰相反,这种突然的放缓很可能是管理层为出台更大紧缩性措施而采取的预留空间行为......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自7月10日以来,中国证监会网站的发审会预告已有几天没有更新了。两周以来一直沿袭的每周一定期开会审核IPO的"惯例",似乎也在本周被打断。根据发审会召开程序的规定,除定向增发无须公告外,发审委会议在召开的5日前,有关此次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等内容就应该在证监会网站公布。而截至昨日,发审会预告依然没有刷新,这就意味着,不仅本周一、周三不会按上两周的"惯例"开会审核,就是本周五也不大可能再有会议召开,有观察人士据此认为,IPO审核或将暂停一周。

  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暂停新股发行一周可能是考虑到前两周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市场对扩容产生太大恐慌心理,所以暂缓发行,给市场一个消化扩容压力的时间段。

  而本栏目认为,暂缓发行确实可能是出于管理层考虑到维护市场稳定的角度出发,而采取的一项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工行等超级航母的IPO已经安排在十月份发行,而没有如同大家所猜测的那些在短期内将迅速浮出水面,这可能都是管理层为了维护市场稳定而被迫放缓发行速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目前的扩容对市场造成的压力虽然存在,但是仍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并不能完全看作是管理层减轻市场扩容压力的理由。暂缓发行的背后,可能隐含着更大的“阴谋”。管理层暂停发行新股,担忧市场承受不了目前的融资压力,还不如说是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未来市场可能要遇到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先兆。

  我们认为,考虑到关于

宏观调控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以及6月份核心经济数据仍然不理想的情况来看,近期很可能进一步出台诸如调高存款保证金率、甚至加息这样的举措,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管理层放缓发行的举措。

  无独有偶,据央行公告,今日将在银行间市场招标发行2006年第五十一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最高发行量150亿元,票据缴款日、起息日都是7月19日,到期日为2007年7月19日,到期按面值100元兑付。本期票据发行规模较上周的500亿缩减了350亿,幅度甚大,

  专家普遍认为,央行缩减发行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上周央行追加发行500亿元的一年期定向票据,致使此类票据一周发行量增至1000亿元,部分一级交易商顿感“贫血”,对于本期票据市场需求可能锐减,因此央行顺势而为缩减了发行量;二、本周到期资金量明显减少。据分析,本周央行到期票据120亿元,到期正回购950亿元,到期资金共计1070亿元;三、缓和市场预期。近期,有关央行继续采取紧缩政策(如加息)的传言不绝于耳,央行有意放松本期公开市场操作,有利于缓和市场不安的情绪。

  我们则认为,提高市场对投资过度带来经济结构性过热的警惕意识,压缩银行的贷款意愿,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本来就是央行近期的目标。从这点上来说,央行不会为了缓解市场的紧张情绪而相应的减少发行量,因为目前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实际效果相去甚远,控制贷款对央行来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所以为了减缓市场的压力而减少央行的票据发行量是不现实的,表面上看来的和风细雨可能刚刚好是暴风雨将要来临的前夜。

  根据以上的推测,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本次管理层之所以很默契的同时在大规模发行过后急刹车,减少了新股发行以及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并不是简单的想要减缓市场的压力,而是为了更大的后续政策出台预留空间。从宏观调控的压力上来说,目前进一步加快调控的步伐也是大势所趋,考虑到6月份的数据和管理层目标的差距甚大,加息和央行提高保证金率也是一种很正常的选择。

  我们认为,如果确如我们所说会出台相应的措施,无论是再次加息或者还是提高保证金率等措施,对市场的主要影响将是进一步对市场资金抽血。

  从市场的情况看,交易量的活跃程度已经远远不如5、6月份,新股锁定的资金量中国国际冻结2000亿资金到中国银行冻结5000亿资金(按照中工国际的同比估算,申购中国银行的资金应该远远超过5000亿),市场上申购新股的资金也在缩水。无风险套利资金的减少,实实在在的说明了市场中存量资金的减少。而这种减少并非完全是因为申购新股资金抽血造成的,其中大部分应该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其它的相关措施挤压出来的,比如银行检查票据贴现等行动,实质上就从股市上抽走部分资金量。

  另外,根据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从7月下旬开始,G股解冻公司开始成为市场资金的又一重大压力。如8月份将有32家上市公司解冻,解冻金额将达到320亿元左右,所需要的承接资金超过中国银行的发行。而从目前大盘所处的位置和个股的实际市盈率来看,不考虑大股东强化控股权等情况,大股东则有充分的理由在高位进行部分减持。

  以上两点都将前后给目前已经不十分宽裕的市场资金面带来抽血效应,而这些是不是才是管理层所考虑的,而被迫减缓发行速度的真正原因呢。

  (广州万隆 成长投资顾问群)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