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广州万隆: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解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17:42 新浪财经

广州万隆: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解析

  提要:此次宏观调控和央行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将较上次调控更强,所采取措施的实效性也将较上次更为有效。另外,由于目前的数据不容乐观,紧锁的力度可能会大于预期,小幅多次调整将是央行的主要调控方式......

  随着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担忧到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开始由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紧缩货币政策,加息之声不绝于耳。而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这种全
球的流动性泛滥和随之而来的加息潮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国内的货币政策走向。另外,因为汇率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地方或者商业银行的利益目标不协调,使得国内货币政策的走向和货币工具的选用过程将更加纷繁复杂。

  正如我们广州万隆网一段时间以来所说的,总体上来说,央行货币政策将由目前的中性转化为紧缩,将着重使用控制货币总量的工具而较少使用利率等价格工具,发行定向票据和提高存款

准备金率等将被央行频繁启动。我们要进一步强调的是,此次宏观调控和央行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将较上次调控更强,所采取措施的实效性也将较上次更为有效。另外,由于目前的数据不容乐观,紧锁的力度可能会大于预期,小幅多次调整将是央行的主要调控方式。

  一,上半年数据不乐观,紧缩力度可能大于预期

  根据5月份的统计资料,两个数据不容我们乐观,首先是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央行年初确定的16%的预期目标高出了3.1个百分点;其次前5月的新增贷款甚至已超过全年目标的70%!

  实际上,过高的流动性存量、不断涌入的外汇投机热钱、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博弈都使得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压力倍增,同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在丧失。但是另外一点是,今年的货币调控目标必须要达到,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必须被压缩,以无效或者低效高消耗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要改变,这是为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而必须忍受的短暂阵痛。

  基于以上两点,央行宏观调控的目标离目前的现实情况还相去甚远,下半年的紧缩力度不会小,甚至可能超出经济学家们的普遍预期。

  二 ,央行将倾向于使用货币总量调控工具

  两个原因将迫使央行在此次调整过程中着重使用发行定向票据以及调高存款保证金率等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而非利率工具。

  一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体制尚未能形成,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的变动对利率的敏感度不高,简单的说就是货币的价格不能有效的反应供需状况。这种情况下,除非大幅度提高利率,否则对于控制信贷和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效果微乎其微,有的时候甚至在部门利益的推动下适得其反;二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目标不一致带来的相互博弈,地方政府以拉动经济增长率为目标,而中央政府以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为目标,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这样带来的结果必然就会使得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下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用利率等价格工具自然是毫无作用,而使用定向票据等工具则效果相对较好。正如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所指出的,要收紧流动性,通过“釜底抽薪”让商业银行没有钱贷。

  三,加速汇改将成为货币政策目标的一部分

  近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认为,下一阶段“应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随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也在5月15日首度破“8”之后再次向上发力,于6月15日、6月16日、6月21日和6月22日四度破“8”。汇改加速和人民币弹性放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汇率改革已经被纳入了为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服务的一个中介目标。

  加速汇率改革和提高汇率弹性的好处在于,通过实际上加快人民币升值,消除国外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空间的预期,减缓热钱对目前国内货币流动性的不利影响。所以说,人民币升值加快可以起到紧缩货币政策一样的效果。

  可以说,这是在紧缩货币政策和汇率体制改革两个政策目标上,央行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

  四,通过股市扩容消除部分流动性

  央行高官近期在公开场合经常力挺股市,正在天津举行的“构建21世纪金融体系”中美金融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中国股民对股市的信心大为增加”。

  无独有偶,央行近期首度发布《2005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股市规模以推动股市发展。

  央行力挺股市不能不说是值得考量的,我们广州万隆网认为是基于两点,一是为更大盘的银行股比如工商银行的上市作铺垫。二是,也希望加快股市的扩容,为目前银行内部不断膨胀的流动性分流。

  甚至可以说,这种跨部门的支持也代表了更为高层的意思:加速扩容形成新的大盘蓝筹板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股市市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率,即可以消化银行体系内多余的资金减轻银行系统负担,又可以给

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相称的融资平台。

  从这点上来讲,由于加速扩容和紧缩货币政策对市场形成双重压力,加上目前的平均估值水平已经不低,市场迟早会用中期调整的形式来消化这些不利因素。然而,从长期来讲,扩大股市规模和打造一个真正的大盘蓝筹板块群,无疑是需要市场的持续发展相配合。

  (广州万隆 成长投资顾问群)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