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货币政策已成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7:53 新浪财经

货币政策已成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提要:随着全球加息潮的到来,外围市场已在紧缩流动性的背景下陷入调整。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央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已是大势所趋。在此基础上,推动第一阶段牛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已彻底改变......

  6月13日,央行再次向商业银行发行1000亿元定向票据,主要发行对象是建行和农行等在5月份贷款增量过高的银行。央行再次以回收流动性的方式,表达了控制信贷超速增长的
强烈愿望。《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在本次定向票据发行中,建行最多为420亿元,其次分别是农行300 亿元,工行120亿元,交行100亿元,光大银行30亿元,还有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此次央行发行的票据利率均为2.1138%,这一利率水平比13日同时发行的250亿元一年期普通央行票据利率2.48%低了36.62个基点,具有相当强的惩罚意味和针对性。

  应该说,本次央行再度祭起紧缩之剑和目前物价上涨趋势以及新增贷款增长速度依然偏高是相互关联的。央行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0.6%,同比则上升1.5%。结合5月CPI(消费物价指数)升至1.4%来看,5月份整体物价有抬头迹象。而5月份新增贷款为2094亿元,虽然比前4个月平均水平大幅下降,但同比增幅却非常大,信贷增速依然偏高。在第一季度货币增速和信贷增速基数过高的基础上,5月份的数据依然不理想,这无疑增加了央行进行

宏观调控的压力。

  我们广州万隆网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央行收紧市场流动性将成为

股票市场下跌的真正杀手,而央行此次收紧流动性的主要手段应该是以发行定向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主。从盘面上来看,央行使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目前已经十分脆弱的盘面产生了较大冲击,今日盘面在上周大幅度下跌的基础上再次应声而落,最终以中阴线报收。

  我们认为,此次央行发行定向票据反映了两个方面的情况:

  1,本次紧缩措施出台较为迅猛,说明央行的紧迫感较强

  面对5月份同比增长过于迅速的信贷形势,央行这次紧缩措施异常迅速。而到昨天为止,央行依然没有公开披露5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根据目前获知的数据,5月份新增贷款为2094亿元,虽然比前4个月平均水平大幅下降,但同比增幅却非常大,信贷增速依然偏高。而这次定向票据发行也意味着,银行5月份的自我调控并没有达到央行期望的状态。

  在此之前,市场人士和央行相关管理层还曾经在各种场合表示,近期不会进一步出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孰料语音未落,发行定向票据就接踵而至。央行的步伐急促,也说明了目前情况的严峻性。虽然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央行票据的发行,进一步出台紧缩措施的可能性在下降,但是,这种判断从中期来看是不是又会出现偏差?

  第一季度信贷增长已经达到了全年的50%,而接下来的四、五月份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如果信贷增长难以控制,则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和货币流动性过多的局面必然难以控制,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2,本次货币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很强,说明央行的调控手段更为成熟

  本次央行票据发行的针对性很强,“发行数额和对象主要依据贷款增量而定。”一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交易中心的人士这样说,而实际发行的额度也和5月前贷款增量的情况大体一致:贷款增量最多的建行被发行最多,为420亿元。

  这说明,央行已经调整以前的那种一刀切的紧缩方法,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而采取这种更为具体的调控措施,将有利于真正击中信贷增长的软肋,定向票据这种货币工具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央行的重视。

  总体上,随着央行调控手段的日臻成熟,央行调控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央行采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倾向将越来越趋于明显,而这也将成为央行中期政策的主色调。这就意味着控制信贷和紧缩货币流动性已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向,货币政策已成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在央行开始进一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回收市场流动性以外,新股发行加速也是本次大盘大幅度下跌的主要理由。除了中小板迈得越来越快的融资步伐外,大盘股发行的鼓点也是越敲越急。

  即中行6月底将要发行以外,又一只大盘股开始了融资步伐。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的融资额已经敲定为80亿元左右,相关上市申报材料已经上报中国

证监会,并等待证监会的批准。这给目前已经捉襟见肘的股市资金面添加了更大的压力。大规模扩容将改变短期资产供给短缺的局面,并将重新对市场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加息潮的到来,外围市场已经在紧缩流动性的背景下陷入调整。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央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已是大势所趋。在此基础上,推动第一阶段牛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已彻底改变,宏观调控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市场产生很强的心理压力,发端于2005年11月的A股市场复苏行情已经告一段落。市场将在震荡铸顶后开始针对第一阶段牛市进行调整,消化所有的不利因素,为第二阶段牛市打下基础。

  (广州万隆 成长投资顾问群)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