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再看行情 投资基金时代将正式来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10:47 新浪财经

再看行情投资基金时代将正式来临

  随着行情在1600点附近的徘徊,市场关于行情看多或者看空、是中继性整理还是阶段性头部的争论再度热烙。各个组织有关于行情的研讨会也多了起来,会议的主题离不开对后市大盘点位的猜测:在看多者的乐观估计中

  ,3000点、5000点不在话下,而前几年行情的大幅下滑让看空者至今仍心有余悸,对后市谨慎依旧。

  实际上,本轮行情虽然股指还没有创出历史新高,但盘中行情已经创出了诸多历史新记录,例如,周成交量的水平、局部个股的累积涨幅、局部时间内的开户数、投资基金在阶段性时间内的盈利水平、外资与民间资本入市的进度……等。这说明,研判当前与后市行情已经不能受到历史经验,或者传统思维的局限。对于看多3000点与5000点者来说,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到未来行情到达3000点,或者5000点的时候,指数所表述的含义:其代表的指标意义是否还与当前情况一样?因此,我们已有必要扩大看待行情的视角。

  流动性充裕已经成为看好未来行情的重要依据。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态势下,国际性资本被导入了资源市场。在

宏观调控与股改的政策牵动下,国内资本被引入了股市为主的资本市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与“中国因素”有关。美元贬值、中国需求、国际性利益集团的操控是资源价格大涨的三大因素。在“中国需求”因素中,人们重视更多的是中国对资源的进口需求,却忽视了另一种已经客观存在,并且还将不断扩张的“中国需求”。无论是在非洲的利比里亚、北美的加拿大、南美的巴西或者委内瑞拉、近邻的俄罗斯以及中亚地区,甚至是敏感地带的伊朗……,中国正在四处购买资源性矿藏的开采权和资源的产权。这一方面在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支持资源价格的看好,另一方面将在更长的时间内为国内经济和制造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总结出,股市的“中国因素”分别是:
人民币升值
、GDP平均8-10%的复合增长率、世界上最大的“工厂”与最大的市场、资产价值市场化重估机制的形成、股改后股权激励机制的形成……等。

  视角一:全世界的资本都集合在“中国因素”上,我们当前还有必要拘泥于股指上下几十点,或者是一、二百点的涨跌吗!?

  在人们的记忆中,指数从100点上涨到2000点,历经了千辛万苦的近十年的时间。现在指数从1000点涨到3000点,或者5000点岂不是也要几度轮回,并且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涨到这个目标。在人们的记忆中,扩容带给市场的总是压力,尤其是对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海油等一批巨型“海归”股心存忌惮。实际上,我们必须意识到:未来大盘要涨到3000点,或者人们期待的5000点,依靠的就是这些大型“海归”股!现在,一个中石化对整个大势就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未来入市的大批巨型“海归”股,将能起到几个,乃至几十个中国石化的作用!你说大盘涨到3000点,或者5000点还是难事吗!?只是,那时候的3000点,或者5000点与现在大盘所表现的指标意义已经不是同一回事了。

  人们曾经疑虑和焦虑,为什么国内股市没有汇丰银行,为什么中石油能给巴非特买到,而国内投资者只能“望洋兴叹”。这些困惑,都将随着“海归”股的陆续回归迎刃而解。再换个角度,凭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国际竞争力,凭未来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在国际社会中的货币竞争力,凭我国民间财富增长和国家财富增长下未来的货币流通量……,我国最大的外汇银行——中国银行凭什么未来不能成为中国股市中的“汇丰银行”!?

  视角二:无论是期待大势走大牛,还是期待拥有优质的

股票,都应该欢迎“海归”的回归。

  最近5年来,无论行情涨跌,人们在谈论股市时,都在谈论“与国际接轨”。在谈论当前行情时,大多在论“已基本与国际接轨”。我们认为,市盈率或者其它形式上的接轨不代表股市内在结构的接轨,更不代表股市文化的接轨。在内在结构上,当前最起码优劣分化下的“仙股”群落尚未形成。股市文化贫瘠的局面尚未改变。因此,在与国际接轨的旅途中,当前尚处在“涨跌看港股,港股看国际性股市”的阶段。最近,全国诸多城市在强制整治“乱穿马路”的恶习,这说明我国正在加速向法制化社会迈进。同样,去年以来,管理层在前所未有地进行股市的制度化建设。由制度化的建设刚刚起步不难看出,目前股市尚处在与国际接轨的初期阶段。

  视角三:在自主定价权还没形成之前,在股市的制度体系还没成型之前,股市将在国际化趋势与自身特色的交错中前行。而A股市场要建立自主定价权,就必须要拥有以“海归”股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股改已进入尾声,而伴随着股改诞生了许多市场创新:定向增发如雨后春笋,股权激励争先恐后,衍生品种陆续推出……。尚主席最初对股改的综合阐述是“不股改是万万不能的,但股改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把这句导言对应在股改进程和行情趋势上,那就是,目前的市场已基本上完成了尚主席的前半句,未来的市场还将演绎尚主席的后半句。股权激励促进了公司治理,但也必然会增加公司的内部操控。定向增发所产生的利益,给了上市公司和参与定向增发的少部分投资者,但未来解冻流通后的压力却要市场来承担。年底不完成股改就去三板,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错却要投资者来承受……。

  视角四:综合以上不难看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行情的系统性风险很小,但个案中的非系统风险却很多。

  IPO市场化寻价的定价权在机构投资者手上,参与定向增发的资格是机构投资者。新股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大资金的申购限额,机构甚至有保证金申购的便利机制。未来各种制度与规则创新层出不穷,规则性套利、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以及对衍生品种的套利交易等,几乎是机构投资者的专利。因此,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将会越来越强化。相对应的,则是普通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作用与作为越来越弱化,有许多普通投资者将会越来越适应不了市场的高速发展而逐渐被边缘化。

  视角五:A股市场地位的逐步强化,市场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发展,离不开机构投资者队伍实力与势力的增强。如果有部分普通投资者什么时候感觉适应不了市场的发展了,那就赶快“投靠”机构投资者,伴随着市场在股改后的加速发展,我国股市的投资基金时代也将正式来临。

  (开来投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