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机构 > 正文
 

大摩投资:涉险过关 恢复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 09:37 大摩投资

大摩投资:涉险过关恢复上涨

  徐胜治 大摩投资

  从2005年末到2006年春节这一段行情是市场的定位恢复,它的起点(1074)与目前的高点(1262)都够成了对股指前一波段(998-1223)的突破。从技术角度回顾,市场在2005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底部区域,成交量的变化也支持这一结论性的判断。2005年启动的股改是一步险棋,是千点多空的争劫所在,但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又不得不发。目前来看,
证券市场涉险过关进入到一个恢复性上涨的阶段。

  股指在春节来临之前出现了短线的震荡,作为引领大盘上行的热点品种蓝筹指标股与资源类个股也出现了短线的调整。从分时走势图上看股指,盘中的量价分布确实也显示股指在突破前期高点后存在着调整压力,而恰恰在此时市场被十一天的春节长假所分割。目前咨询界对节后行情的走势判断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是各类流行的分析观点并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大家基本上都看好2006年的股市,只是对节后短期内市场的运行节奏有不同的看法。

  长假有利于行情发展

  在股指突破前期高点面临短线震荡时,十一天的长假对行情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认为这个休整期的出现对股市相当有利。最近看到一些研究报告,据说在股指节节向上的同时很多基金重仓股出现了短期减仓的迹象,某些机构的这种动作一方面来源于赎回压力,另一方面来源于在熊市中形成的谨慎心态。

  对于很多投资者,也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投资思路的转折往往出现在市场转折已经明朗之后。熊市操作要求尽量控制波段、持股周期要短,而牛市操作要求尽量持有市场核心资源筹码,保持稳定的持股状态。目前短线上攻行情出现的过于迅速,也容易使人们产生暂时的变线回避心理。而有这么一个相对长的假期,使各类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暂时脱离盘面走势之外,去思考关于行情大趋势以及投资思维调整方面的问题,有利于资金的重新调集,也有利于新增投资者做好入市的准备。

  目前市场中有很多猜测,都是关于假期可能的政策调整的,种种猜测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股改政策的新变化、B股政策的调整、市场创新品种的推出、再融资何时会启动。其实这些变化就算不在春节期间出现,也是迟早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将行情的盘中走势与这些因素联系起来,应该更长远一点去看这个市场。从政策角度,春节之后还有例行的两会。目前的经济政策与以往不同的是,更注重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对行业分部的调控,这也有可能是下一阶段市场热点变化的参照因素。

  牛市也有曲折的过程

  就算转折已经出现,市场也不可能连续逼空的方式上行。近年来年度行情运行的最好的是2000年,当时的主升浪也出现在春节后的大半年时间内。2000年的春节期间有三大利好政策推出,节后直接跳空上行,但在这种非常有利的背景下,上证股指仍然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大幅震荡洗筹,然后才进入了一个稳定上升阶段。这个震荡过程通常是不可以避免的。

  新行情的出现不是市场旧格局的延续,在2006年情况更是如此。这一段时期,以QFII为代表的市场新贵虽然数量不多却起到了先知先觉的作用,但股指运行至此市场旧的筹码分布格局基本上还得以保持,还没有形成一个新的重新洗牌过程。如果这个过程要出现的话,从春节后到恢复

新股发行这个周期是最可能的,它伴随的是市场较大幅度的短线动荡。

  这个动荡的幅度会有多大?我认为它有一个上下参照区域,上方的压力在2005年的全年高点附近,而下方的支撑则在2006年九月的高点附近,也就是说节后行情上证股指短期内可能选择在1200点到1350点之间做一个短线箱体运行,完成整体市场筹码的重新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诞生新一轮的主流热点。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点位,节后股指还有盘中继续上攻的潜力,随后的调整支撑区域距离现在的位置不会太远。

  不纠缠一日之涨跌

  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可能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应对的操作思路是相对简单的。对于节后震荡我们指出了一个大概箱体范围,偏好短线的投资者可以参照这个范围进行短线波段操作。但是我本人确并不鼓励在目前市场中做过于频繁的短线,应该尽量立足于中长线股,而震荡中的回调是建仓的机会。

  对于市场热点的判断,我仍然认为资金争夺的对像应该是具有行业垄断或者资源垄断优势的上市公司

股票。虽然这一类股票在前一段时间涨幅较大,但从整个大趋势来看,目前的市场走势恐怕才刚刚开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