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证二分天下加剧千一盘整压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7:58 北京首放 | |||||||||
北京首放 权证二分天下加剧千一盘整压力 周四市场继续围绕千一窄幅缩量震荡,热点方面除了G股、深圳本地股局部活跃之外,个股表现普遍委靡不振。与两市股票平淡形成鲜明对比,宝钢权证(资讯 行情 论坛)涨幅位
一、T+0交易制度优势、规避股改潜在风险、投机资金青睐三大原因导致权证屡受追捧。 造成权证火爆、股票平淡,甚至冷清毫无生气在千一反复盘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合分析三方面原因造种巨大反差。第一,权证盘中反复套利、随时止损特性的T+0交易制度造成权证成交量成倍放大。权证具有双重放大效应,盘中T+0反复交易使成交量随交易次数放大N倍,属于T+0交易制度的自然属性,这种反复交易从某钟层面上看,也使投资者盘中交易的机会和风险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权证比正股价涨跌波动幅度大的杠杆效应,也使投资者投资获利或亏损幅度同步大幅放大,比如宝钢权证从0.682元波段反弹到2.10元 精彩演绎了权证强烈财富示范效应的一面,而武钢认沽权证连续跌停也显示权证蕴藏着巨大风险的一面,T+0制度下高风险、高收益特性在权证上得到较好体现。 第二,在股改背景下,权证作为股改创新的手段之一,其正股一般都是进行股改的蓝筹品种,业绩较为稳定。相对与大部分股票而言,参与权证交易最重要的可以规避股票交易中潜在的股改对价、股改停牌等风险。 第三,宝钢权证翻番表现,T+0制度优势,对市场投机性资金产生巨大磁吸效应,而各类资金踊跃参与,成交活跃、客观上又便于资金进入。而且在券商的创设制度下,权证对于券商的经纪业务和创新增收都有着巨大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又吸引券商的踊跃参与,权证表现和成交一枝独秀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权证阶段性只手遮天难免,与股票争夺资金的矛盾将会加剧千一盘整僵局压力。 当前尽管各种政策利多密集出台,但缺乏一些更为具体的实质性重大利多,比如组织千亿以上的护盘资金解决股改资金缺口问题,又或者在制度交易上推出一些重大的对G股倾斜性的利多鼓励政策等。如果没有重大利多政策来彻底扭转投资者的心理预期,那么,政策面最终将难以改变年末本应向下寻求支撑的技术面走势。 随着新钢钒(资讯 行情 论坛)、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鞍钢新轧(资讯 行情 论坛)三公司总额近25亿份的权证将于12月5日在深交所集体登场,权证第一阶段作为新生事物的稀缺阶段炒作将会告一段落,意味着权证价格将会逐步趋于理性,也即部分仅仅作为T+0交易制度符号,但价格严重虚高的权证价格中期将会回归内在价值,这显然有利于权证市场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权证扩容、价格渐趋理性、交易特点被投资者逐步了解,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权证的炒作中去,对股票市场资金的分流将会加剧。 而年末特定阶段,机构拉高意愿不强,一般采取低调或主动打压吸筹方式收集筹码。 这样大盘走势的内在调整压力、权证分流市场资金、机构主动打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将会使本已疲弱的市场雪上加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上涨股票最大涨幅缩小,大幅反弹个股减少,股票活跃程度大大降低,短期将大大减弱投资者参与股票炒作热情。其次,资金捉襟见肘将会使股票走势分化加大,部分价值高估的股票开始率先向下寻底,本周现代投资(资讯 行情 论坛)等部分个股跌幅加大,已经显现出股票分化调整的苗头。第三,权证成交日趋放大,A股交易反复低迷不振,在一定阶段不排除权成交会从二分天下演变为只手遮天,千一僵局可能会被无形中延长。这种股指以盘带跌,股票成交、表现日趋低迷,不知是中国股市的大兴还是不兴! 三、千一僵持中等待机会出现是当前最佳操作策略。 面对权证的巨幅过山车式的波动,以及股票反弹机会相对减少,与其盲动拥抱亏损,不如耐心等待机会出现。这样既可以规避不必要的个股下跌的风险,又可以在主流热点真正浮出水面,或者股指横向盘整僵局作出明确方向性抉择后,可第一时间主动出击。而且,轻松的等待休息状态,更有利于投资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有助于在投资的长跑中最终锁定胜局。 大势预测 千一僵局两手准备等待机会出现 一、大势研判:小幅震荡多空僵持局面难以改变。 1、明日预测:小幅震荡盘整。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等权重指标股出现 护盘迹象,但成交量不足成为制约反弹的主要因素,短期,成交量估计仍难以有效放大,因此,震荡多空僵持局面短期仍难以改变。明日是周末,而且下周深圳市场有三只权证要集中上市,市场难以会虚势迎新,小幅震荡盘整应在情理之中。当然,如果有较为明确的领涨热点,股指也不排除继续反弹,关注成交和热点状况,就成为周五看盘的重点。 2、中短期趋势:成交量始终不放大,这种状况下股指向上或向下突破 都不切实际,在消息面没有重大利好好利空出台前,股指仍将继续维持横向盘整格局。 二、主力动向分析: 个股调整分化压力加大。 1、多方主力动向剖析:权证分流资金对股票表现影响短期看是巨大的,比如随着“敢死队”等职业投机性机构云集权证市场,个股的涨停能力大大减弱,而一个缺乏涨停激情的市场,又怎能吸引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没有成交量支撑,单靠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权重股拉抬,做的也只能是维护股指的表面文章。如果周五能有个股群体具备大幅反弹机会,主板小盘G股仍然是最值得重点关注的目标。 2、空方主力动向剖析:现代投资、长春高新(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个股调整幅度的加大,显示个股的分化走势加剧,部分价格高估的品种开始寻求底部支撑,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应同步加大。 三、操作思路:两手准备等待机会出现。 主要有两层实战含义:第一,等待旗帜性领涨品种出现,G股反复活跃是一个值得研究、跟踪的重要群体,其中是否蕴藏着更大的战机,值得进一观察。 第二,等待千一横向盘整走势作出明确方向性选择,这样既可以规避不不要的风险,又能在机会到来时第一时间及时出击。 四、实战淘金池:继续关注主板小盘G股补涨机遇。 小盘小市值G股,在股改后免除了股改对股价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总股 本和股改后流通盘偏小,震荡市中便于资金操作。可重点关注主板股改后总股本在1.3亿之下的小盘G股,大幅爆发性反弹潜力值得高度关注。 焦点透视(大势分析)(12月1日)指标股屡屡护盘为何托不起指数? 正式进入年末行情,走势低迷,量能萎缩,波动空间收窄,个股交投清淡,持续性不强等都一一呈现在投资者的面前。今天深沪两市继续了昨日的震荡格局,多空双方偃旗息鼓,方向性运行并不突出,沪指上下波动在10点附近,盘中一度有所冲高,并且突破了千一整数关口,不过追涨意愿不足,逢高被动减仓迹象明显,而且成交量始终没有放大迹象,尤其是在午盘快速反弹的时候,量能持续性异常弱小,最终沪指以一根十字星收盘,形成典型的多空均衡态势。技术上看,沪指上方面临着5日,10日以及30日三条均线压力,向上发力突破必须依靠量能的放大,但是在临近年底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增量资金的进场意愿大幅降低,并不能够支持反弹的持续,我们认为,短期沪指仍面临向下探底的可能,但在主动性抛售已经被极大释放之后,向下的空间也被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对于投资者而言,正如本栏昨日的观点,耐心等待乃是最佳操作策略。 焦点一:指标股为何托不起指数? 在10月下旬沪指快速下跌并且跌破千一关口之后,多方利用蓝筹股指标股屡屡进行主动性护盘,从而形成了多空在目前点位对峙的格局,双方不分胜负,多方多次冲击千一点位,又多次无功而返,如10月31日中国石化连续拉升,升幅超过10%,11月16日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以超过4%的涨幅力挽狂澜,昨天民生、中信为首的金融板块整体启动,都在危急时刻将沪指从加速下跌的边缘拉回,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三次蓝筹股的护盘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跟风追涨意愿不强,并且最后一次金融股板块的作用更为弱小,两天的拉升沪指还没有突破千一关口,那么为什么这些指标股托不起指数呢? 市场资金面不允许蓝筹股出现整体性上涨行情,我们知道中国证券市场中每年的年底都不会出现较大的行情,或者是横向调整或者是中线下跌,出现这种走势的原因就是资金面的紧张,到了这个时候,机构的资金都要进行结算回收,对市场的资金面影响很大。而且目前不断加大的扩容的影响也非常大,在宝钢权证、武钢权证极大的分流资金之后,深市也将在下周打包发行鞍钢、万科、新钢钒等三只权证,并且这三只权证的份额相加要超过目前沪市的权证份额,这对资金面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并且在2005年即将结束之后,新股的发行、G股的扩容都将摆在市场的面前。而而蓝筹股的启动却需要较大的资金面的推动,所以目前的市场环境不允许蓝筹股的整体启动,而只能依靠不断的板块轮动进行推进,但这样运作的结果就是,市场号召力不强,不能激发投资者的认同度,所以这就是指标股在目前的无奈。 焦点二:投资者如何应对年末行情? 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中小盘G股,尤其是推出指数的中小板板块,在前期的连续退稿后,今天整体走弱,并且出现明显的主动性抛售压力,而市场也失去了唯一的一个具有联动性的热点,对市场更具有较大的负面效果,我们认为,由于整个流通股本小不需要太多的资金量,而且经过股改后形成了一个整体,再加上面临2005年股本送配的预期,中小板的上扬是市场存量资金进行的一次短中线行情,并不具备产生一轮大行情的基础,而且新能源板块本周的突然启动也是昙花一现,持续性不强,所以在主流资金流入的蓝筹股不能出现再次启动的情况下,大盘后势仍摆脱不了窄幅震荡的格局,并且还不能排除再度向下的可能,但是在这个阶段中,从战略角度分析,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在为来年年初的行情作准备,因为每年的年初我国市场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上涨行情,因此,投资者在目前应该作的就是选择好潜力板块及个股,进行战略性建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