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机构 > 每日大盘评述 > 正文
 

天同证券:明年将只是平衡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13:13 证券导报

天同证券:明年将只是平衡市

  天同证券 董佳芳

  市场经历了3年多的大调整,看上去已经比较充分,但是我们认为并不完全。就在前期,虽然有大量政策支持,市场却还是疲软不堪。对于目前市场状况,我们认为有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明年只是平衡市

  我国市场在3年多的时间内,已经有超过40%的跌幅,看上去已经比较充分。但是,仔细想来并非完全。一方面,上海市场从1996年的512点上涨到2245点,涨幅超过300%,目前40%的跌幅也不能说非常大。从国外情况看,在一轮大跌中,跌幅超过70%甚至80%的,也并不罕见。

  而从目前股票总体定价的情况看,也并没有偏低的迹象,我们从市盈率和市净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看市盈率,按照200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情况,目前市场的总体市盈率在23倍左右。而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基本超过4.5%,对应的市盈率在22倍左右。因此目前市盈率并没有明显低估现象,如果考虑股市的风险溢价,还是偏高的。从市净率情况看,目前整个市场的市净率在2.2倍左右。从国外情况看,以美国为例,在前100年中,市净率基本在0.8-1.2之间运行,超出这个区间的情况比较罕见,并且运行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短小。从理论上说,一个足够大的市场的资产,市净率就应该在1左右。那么按照国内A股市场目前的市净率情况看,确实有高估的迹象。按照价值规律,价格应该围绕价值波动,而且应该矫枉过正,那么目前偏高的定价表面市场还是有调整的需求。

  从市场走向看,按照波浪分析,今年1783点应该是大B浪反弹的结束,因为1783的头部是在缩量上涨中形成,这一点与2001年6月的头部非常类似。而且大盘在调整中打破了1300点的原先大底,更说明了这一点。从时间上说,1996年的牛市到2001年运行了5年多,而大A和大B浪时间运行3年计,基本是对应的。那么2003年1月份的1311点应该是大A的完成和大B调整的开始。至少有两个理由支持这一点:一是时间,按照这样划分,大A和大B时间上基本都是1年半左右。二是内涵,从2003年初以来,市场开始高举价值投资的理念,以石化、钢铁汽车、银行等带动的蓝筹股发动了一波比较汹涌的行情,一直延续到2004年前4个月。这样看来,市场正处于大C浪调整中,时间可能也要延续1年半左右,而2005年可能基本处于大C浪调整的后一阶段中。我们预计,明年上海市场的运行主要空间可能就在1150-1550点之间。

  市场的走势将趋于平稳

  从更大角度看,我们认为今后几年的市场走势将趋于平稳,很难在出现类似1999年的5.19或者更加以前的1996年这样暴涨的行情。原因至少有几点:

  首先,随着市场容量的增大,市场走势必然趋向稳定。我们简单看指数,1991年1992年的3个月中大盘上涨了300%多;而1994年的急涨,只有200%;到了1996,涨幅不到150%;1999年更少,只有不到70%的涨幅了,这里明显可以看出,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指数的走向将更加平稳。目前市场的流通市值在12000亿元左右,几倍于1999年的情况,暴涨已经相当困难。而且明年有大型银行公司以及其他企业上市,市场将更加稳定。

  其次,市场的结构完善,经济代表性加强。目前上市公司已经有1300左右,基本函盖了经济的各行各业,这一点与以前也不一样。因为随着股市的经济代表性的加强,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也已经包含在市场的表现中。比如,今年有煤电油运的高度景气,但也有汽车等行业业绩的回落。因此,此消彼涨,导致指数的变化将更加稳定。

  从国外看,暴涨暴跌不是成熟市场的特点。1990年以后,美国股市进入了10年的大牛市,可以说是百年难逢。但是涨幅是多少?满打满算也就200%,相当于中国1996年2月到1997年4月共14个月的涨幅。那么随着我国股市走向成熟和国际化,那么稳定而不是暴涨暴跌将成为市场主要特点。指数翻番或者更大的牛市可能不是2、3年内能够期待的奢侈品。

  更多机会在于好公司

  市场在经历了3年多调整后,应该已经比较充分,在2005年市场应该是一个平衡市,今后市场有望逐步回暖,但是要期望大牛市并不容易,而且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稳定持续,并不支持市场暴涨。因此,机会更多还在个股中。

  在2001年以前的市场中,齐涨共跌是市场的一个主要特征。但从2003年以来,市场出现明显的2—8现象(或者是1—9现象,原则上没有区别),一方面以钢铁石化银行带头的五朵金花显示牛市走势,另一方面基本面不良的公司持续的创新低。而且无论大盘涨跌与否,这种现象持续存在。

  如何看待这个2—8现象?我们认为2—8现象并非市场的怪胎,而是正常的现象。事实上在成熟市场中,这种现象才是正常的。为什么巴非特能够取得远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为什么现在机构都强调做行业研究?关键就是在此:市场中能够取得超额利润的只有属于20%甚至是10%的少数行业和公司。反过来,也许2000年以前的齐涨共跌现象反而是不正常的,因为烂公司也能有好价格,并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能是属于正常的吗?好公司得到好价格、烂公司得到差价格这才是正常。当然,随着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周期的轮转,市场青睐的亮点也必将流转。比如,2004年下半年,热点就已经从2003年的5朵金花转移到油电煤运。

  而且我们仔细看市场,从2001年以来市场一直处于调整中,但是一些好公司却并没有处于下跌中,甚至有不少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如中集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上海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贵州茅台(资讯 行情 论坛)、西山煤电(资讯 行情 论坛)等等。

  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几年内,投资的关键不是指数的涨跌,更多的机会应该在经济中亮点的行业、经营良好业绩稳定快速上涨的公司中。能否把握好的公司,可能已经成为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