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IPO通过率为什么这么低?今年新股怎么审?重点在哪儿?听听专家怎么说……

  数据显示,2017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380家获得通过,全年IPO通过率为77.87%。

  专家认为,新股发行从严审核这一趋势不会改变,监管层正在对券商等保荐机构提出更高要求,严审关口前移到券商等中介机构处将成为2018年新股发审工作的“新常态”。同时,在新股发行常态化机制日益健全的情况下,股票发行将得到优化,优胜劣汰的节奏将更为明显,但由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预计2018年总融资规模可能不低于2017年,且融资结构有望得到改善。

  低通过率或成未来常态

  Wind数据显示,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380家获得通过,86家被否决,22家暂缓表决,全年IPO通过率为77.87%。而2016年全年审核266家,否决18家,过会率高达90.6%。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

  “大发审委”任职以来的通过率不足60%,这表明新一届发审委在简化流程提升审核效率的同时,对新股发审把关趋于严格,特别是更加注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等问题,这样一来,尽管通过率降低,但上市公司的质量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优质的公司能够尽早排队上市。

  新股发行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是“源头活水”,加快新股发行节奏将大幅减少企业的排队时间,为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此外,在缩减审核周期的同时,也需要严格控制首发企业的整体质量,让更多符合发行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这样既能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又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绪亚认为:

  2017年IPO通过率出现前高后低的现象,最终也较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直接原因就是从2017年9月份开始,随着新一届发审委行使职责,IPO趋严渐成“新常态”,让市场重新审视新股发审工作,其积极效应和影响巨大,好评如潮也十分自然。可以说,不论是中国证监会还是发审委,都是顺应了中国证券市场需要稳定健康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了包括一级市场在内需要保护投资者利益和要求等这些市场的共同呼声。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孙进表示:

  “高标准、严要求的趋势下,IPO通过率低于以前可能是未来常态。”IPO被否的原因对于各个企业而言不尽相同,涉及经营能力的持续性、企业会计及财务问题、信息披露、内控体系、合规性等,排队的企业还是应该做好自检自查。预计监管层还将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诸如完善退市制度、并购重组制度等,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质量,这也是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必然要求。

  严审关口将前移至券商处

  那么,2018年,新股发审工作会有哪些新变化呢?

  潘向东认为:

  在新一届发审委任职后,2017年IPO审核效率大幅提升,但通过率不足八成,未通过企业往往在经营能力、财务数据、合规性上存在问题,在这种趋势下,部分企业已经撤回或延缓IPO申请。

  除了发审会审核趋严外,监管部门针对券商保荐机构存在的盲目抢进度卡位置、基础工作不扎实、申报材料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问题多的保荐机构进行提醒或者通报,纳入发行部诚信档案,这样一来,保荐机构将提高保荐项目的标准和门槛,在IPO审核进入发审委环节之前就有了一个较高的把控要求,进一步提高效率,让优质公司早日上市。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

  新股发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应该共同把关,特别是在保荐制下,券商保荐机构需要认真履责,如果出现问题,需要严惩不怠。杀鸡儆猴,惩前毖后,只有大力惩戒不负责任的保荐人,才能让券商保荐机构审慎从事,严谨履职,从而让不良企业不出现在发审的队列中。因此,IPO的“堰塞湖”或将前移至券商,这样能够减少发审资源占用,有助于优质企业的及时上市。

  袁绪亚认为:

  在发审会通过的前端,最为重要的环节与过程就是保荐这一关。IPO公司的保荐环节,需要由各中介机构的严格把关,但作为保荐总协调和主导的证券公司角色更显得重要,不能勤勉尽责将会直接影响IPO公司能否过会,同时也影响到是否将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公司推向市场,让投资者所接受。将IPO质量控制前置到保荐机构,从2017年10月开始,就成了各证券公司的自觉行动。这不但有监管趋严和发审会通过率过低的现实要求,也是各证券公司发挥主体中介机构的切身利益的要求。IPO问题公司对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综合影响是巨大的,对分类评级打分等也是极为直接的,各证券公司积极响应证监会严格监管和自觉行使保荐机构的职责已成共识,不需市场怀疑和顾虑。

  优胜劣汰节奏将更为明显

  证监会日前在部分答复2017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将健全新股发行常态化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同时证监会强调,将保持定力,适当加快新股发行节奏,不断健全新股发行常态化机制,着力化解存量。

  潘向东表示:

  新股发行节奏的适当加快需要找到均衡,既兼顾到市场走势的基本稳健运行,同时也兼顾到投资者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使得融资规模适度扩大,从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

  实际操作中,一是需要加大IPO企业全面现场检查的力度和质量,防止企业“带病上市”;二是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完善审核制度,找到化解存量和保证质量之间的平衡点。

  田利辉预计:

  2018年新股发审工作重点有三方面考量,一是如何保障优质企业及时上市,二是如何在做好市场预期管理的前提下增大上市公司数量,三是如何提高券商保荐机构的工作质量。

  袁绪亚表示:

  一是根据2018年我国产业发展需要将符合产业发展的好公司审核发行,扶持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如何审视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趋势与IPO审核的对接成为关键;

  二是尽管在国有企业中需要IPO的公司越来越少,但配合国企改革,将更好的国有企业IPO,壮大国有经济也是发审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是如何接受新三板公司,通过IPO转板主板市场,除了转板的条件设置外,也是需要发审委直接面对的;

  四是如何把握和调控IPO上会的数量与节奏,是发审委平衡IPO数量、规模和二级市场稳定的一个高精度的技术层面,需要做得更稳妥、更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股市直播

@@=it.user.name$$
@@=it.publish_time$$
@@? it.islive$$
@@=it.content$$
@@??$$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