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谨慎关注银行资产分拆 改制动向值得关注

2015年04月01日 08:3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田露

  满屏的涨停板股票,汹涌的“互联网+”热潮,能与“互联网金融”搭上边的上市公司,几乎是一骑绝尘的走势。在开年以来的这一幕幕市场大戏中,隐隐传出一些金融业高管关于“银行业资产分拆”的讨论。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了解,包括公募、私募基金在内的不少投资人士都认为,目前市场环境不是银行股的“风口”,尚不值得为一场路途遥远的利好而“潜伏”其中。

  “资产分拆”投石问路

  “猪肉分为大排、小排、红烧肉还有糖醋排骨来卖,整体加起来肯定比一头猪的价格贵。”数日前,在某上市银行的201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该行行长谈起银行业务分拆事项时,诙谐地打了一个比方,并表示有一定意向把理财和信用卡等资产从主营业务中拆分出去。此“花絮”一经流传,立刻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想想该行的网银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如果能分拆出来,简直秒杀目前A股的一众‘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某基金经理谈起此事,不禁感慨。另一位基金业内人士,也是上海某基金公司的投研部门成员则认为,如果目前银行的资产(如理财、信用卡、私人银行等)能够进行分拆乃至最终上市,那么对于上市银行整体的估值必将有巨大的正面作用,或许不亚于一枚“重型炸弹”,直接击溃那些因涉足P2P业务或网络金融概念而估值泡沫不断累积的部分中小盘股票;同时,也将成为推动银行、保险等大盘蓝筹估值提升的有力催化剂。

  不过,说归说,上述投研人士却对“资产分拆”的可行性表示疑虑,首先要考虑在法律政策层面是否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对于该进程路途之漫长欠缺耐心。

  “我更愿意相信这位行长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讲话是一次投石问路,是在了解资本市场对此的反应。这么重大的事项,仅凭一行、一己之力是无法做到的,可能得多方助力才有结果。换句话说,这事靠谱吗?”上述投研人士直率地说。

  有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业界基于坏账、宏观经济不振等问题而给予银行股的悲观预期依然没有改观,但这些不利因素其实集中在银行的资产端那一块,一旦能实现分拆,比如将信用卡、理财、互联网金融等业务独立改制成公司上市,则会有拨云见日之感。

  “因为A股现在对于这些比较新的业务普遍给出的都是很高的估值。”他说。

  改制动向值得关注

  “银行股不容易起来。股本那么大,也没有任何后续利好,有什么理由支撑上涨?而且,即使有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入市——散户、融资杠杆等,但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些钱大部分都没流到银行、券商等传统的蓝筹那儿去,主力还是瞄准着小盘股、创业板股。”这是不久前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股市的预言。

  以记者所了解到的新发基金募集资金来看,也有少数基金经理表示,会更谨慎地选择较低估值的股票进行配置。“我们一直觉得小盘股会有调整,但调整总也不来,怎么办?只好认输,迎上‘风口’。”一位基金投研人士这样说。现在,不少创业板公司的PE估值已上百倍了,没办法,研究员还得为此找理由。

  尽管机构普遍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比较低,但一些银行系统的金融业内人士认为,通达全社会的改革进程必然席卷到金融业,而这其中,银行也将是重要一环。

  “银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没有试点吗?另外,混业趋势下,银行是否能拿到全牌照,也值得跟踪。其实,这些预期即使还只是在猜想阶段,如果类似的猜想是落在创业板股票上,市场早就将股价推上去百分之几十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国企改革的一环,银行业的动向仍然值得投资机构的关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银行资产分拆基金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国安部副部长马建被曝有6名情妇2私生子
  • 体育于大宝补时破门王大雷扑点 国足热身1-1
  • 娱乐曝某歌手耍大牌惹洪导发飙:不换歌换人!
  • 财经二套房利率再现7折:试探政策底线
  • 科技新浪评测室:神州专车APP体验不佳
  • 博客日本赏樱攻略:大阪超震撼美食广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有种“女神”叫别人学校的体育老师(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徐斌:中国经济今年维稳7%没问题
  • 说钱:现在买股票等于97年在港买房
  • 余丰慧:房贷税新政是救楼市组合重拳
  • 许一力:存款保险是金融体系的真革命
  • 钮文新:房地产需要解决还利于民问题
  • 齐俊杰:房价还能涨到哪里去?
  • 叶檀:个性财政部长围魏救赵
  • 傅蔚冈:取消楼市限购不必遮遮掩掩
  • 朱大鸣:大救市政策发出房价暴涨信号
  • 徽湖:2015年再不买房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