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成交缓慢放量 库存去化逐渐改善

2014年10月29日 14:54  全景网络  收藏本文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上周(2014/10/20-2014/10/26)17 个城市合计成交423.5 万平米,环比上升10.2%。随着楼市政策环境持续宽松和落地,房地产成交呈现缓慢放量的态势,我们观察的3 个月移动平均去化月数已连续2 周出现明显下降,显示楼市库存也从高位开始逐渐去化中,行业整体企稳迹象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房企3 季度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毛利率下滑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受到地价与需求的双重挤压,而行业确实已进入一轮较大的调整周期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房地产投资仍难有表现。但鉴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的特殊低位,我们认为4 季度楼市政策仍将持续向好,随着改善性需求释放,楼市成交也将逐步回暖,待季报业绩风险释放后,板块在显著受益政策面的背景下仍有估值修复的需求。我们维持板块增持评级,主流房企推荐: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华夏幸福阳光城等;转型房企推荐:世联行广宇集团;及国企改革房企:建发股份、华侨城。

  支撑评级的要点.

  市场概况:上周我们观察的17 个城市合计成交面积423.5 万平米,环比上升10.2%;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9%至188.7;十五大城市新增可售面积346.9 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9%,3 个月移动平均去化月数为16.3,较上周下降0.6,3 个月移动平均批售比为1.38,较上周下降0.05。

  政策新闻动态:上周国家统计局强调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放松符合改革方向;网传二手房交易税免征期有望从5 年调整至2 年;财政主管部门初步确定城投公司三大改革路径;乌鲁木齐取消限购;山东将全面取消户籍限制;超20 个城市出台了购房补贴、契税补贴等救市措施;统计数据显示,1-9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12.5%,9 月70 个大中城市中69城新房价格环比下降,房产开发景气指数处于21 个月最低值;财政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地方卖地收入3.1 万亿;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信托融资提前入冬;调查显示过半数银行首套房贷维持基准利率;《人民日报》刊文称基建发力可对冲楼市拖累。

  上市公司动态:上周京投银泰新湖中宝北京城建分别以42 亿、8.6亿、25.9 亿拿地,天津松江出资2,250 万美元与天物香港投资设立天津恒泰汇金,中弘股份以4,815 万元购买亚洲旅游11.41%的股权,华业地产筹划重组,银润投资终止资产重组,渝开发控股股东预计未来六个月内减持5%;融资方面,黑牡丹公开发行5 亿元定向工具和8.5 亿元公司债,海泰发展发行2 亿非公开定向工具,云南城投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0亿元新股,香江控股嘉宝集团中茵股份分别拟发行不超过8 亿元、9.6 亿元、12 亿元的公司债,卧龙地产6 亿元公司债已上市。另外截至10 月27 日为止,已有45 家地产披露三季报,34 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投资评级和建议.

  我们认为4 季度楼市政策仍将持续向好,随着改善性需求释放,楼市成交也将逐步回暖,待季报业绩风险释放后,板块在显著受益政策面的背景下仍有估值修复的需求。我们维持板块增持评级,主流房企推荐:万科、招商地产[微博]、保利地产[微博]、华夏幸福、阳光城等;转型房企推荐:世联行、广宇集团;及国企改革房企:建发股份、华侨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徐才厚被开除党籍取消军衔 已患癌
  • 体育NBA-哈登32分科比19分火箭屠湖人
  • 娱乐董洁否认与潘粤明复合:我俩已经没可能
  • 财经小机场亏损客流1天19人 靠财政补贴维持
  • 科技小米高管否认抄苹果:只是借鉴优秀设计
  • 博客强制猥亵男性也将入刑意味着什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USNews2015全球大学排名北大清华进前百
  • 鲁政委:维持稳健中性利率需要降息
  • 齐俊杰:国际油价暴跌藏美国阴谋
  • 水皮:笨蛋这是经济 A股从容等沪港通
  • 张庭宾:中国外储骤减千亿 亏损巨大
  • 陈思进:中国房价究竟高不高?
  • 冉学东:汇率牵制 降息降准可能不大
  • 天天 :A股一有危险央行就“说英语”
  • 叶檀:美联储退出QE3有什么可怕的
  • 高善文:经济将重回有利股市的基本面
  • 钮文新:通缩加剧 总需要有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