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媒资产凭什么卖了高价

2014年09月02日 02:06  上海证券报  收藏本文     

  收购影视传媒公司,不再只是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并购专利,包括养猪的、卖菜的、做烟花的、造汽车的、炼钢铁的等等,都赶来凑热闹。与之相应的,A股市场上影视传媒资产的估值也一直处于高位

  ⊙记者 王雪青 ○编辑 吴正懿

  影视传媒有多热?养猪的、炼钢的都来凑热闹,而且还不在乎价钱。

  最新案例是完美影视作价27亿借壳金磊股份,后者是一家上市不足3年的耐火材料制造商。据上证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跨行并购影视传媒公司的案例已有10多起,除金磊股份外,还有华录百纳收购蓝色火焰,海润影视借壳申科股份泰亚股份收购欢瑞世纪,高金食品收购印纪传媒,禾盛新材收购金英马,中南重工收购大唐辉煌,皇氏乳业收购御嘉影视,鹿港科技收购世纪长龙等。

  20倍估值成主流

  “20%增长率给20倍估值,50%增长率给50倍估值。”这是业界流传的对影视传媒并购估值的参考标准,并被业内一部分人所接受。“虽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但是标的公司的成长力的确是并购估值的关键因素。”昨天,深创投西南大区总经理许翔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据上证报记者对今年10余起跨界影视传媒并购的梳理,以上年业绩计算,其估值水平多在20至25倍PE(市盈率)区间,个别收购估值高达46倍和53倍;但若以2014年业绩承诺计算,估值则基本稳定在10至15倍。

  “按照监管层对并购重组标的的估值标准,传统产业普遍是在10至12倍之间,新兴产业包括文化类并购是15至17倍。一般是按照上年业绩来计算,但如果当年方案发布时已经是三、四季度,即全年业绩可期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当年的业绩承诺来计算。”许翔告诉记者,“如果超过这一标准,公司就要做出解释,高估值的理由何在。”

  按照15至17倍市盈率的估值标准来看,上述并购案中多数高于这一标准。例如,原本主营运动鞋鞋底的泰亚股份拟收购的欢瑞世纪,预估值为27.38亿元,而标的资产2013年净利润仅为5125万元,如此计算,该笔收购的估值高达53倍。不过,估值高,对赌条件也高,欢瑞世纪2014年净利润承诺为1.7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41%。估值次之的是鹿港科技收购的世纪长龙,后者的代表作为《产科男医生》,不过世纪长龙2013年净利润仅有1021.11万元,而鹿港科技开出的并购价格为4.7亿元,对应市盈率达到46倍。

  较普遍的估值水平是20倍左右。例如,借壳金磊股份的完美影视对应2013年业绩的估值为21倍;借壳申科股份的海润影视估值19倍;皇氏乳业收购的御嘉影视估值24倍;华录百纳收购的蓝色火焰估值27倍。

  许翔说,“电视剧公司的估值情况普遍较好,因为电视剧产量高,且连续性更好;而电影的风险就相对较大。广告公司的想象空间就更小一些,因为涉及固化资源、特许经营权等问题,通常估值也会较低。”例如,去年发布重组预案的联建光电,其收购户外广告公司分时传媒的估值仅有11倍。

  高价有否高回报

  从上述并购方案来看,被收购影视传媒公司普遍具有高成长性,在上年盈利几千万的情况下,对2014年基本都给出了上亿元的净利润承诺。然而,资本市场需要“后会有期”,收购完成后,又有多少公司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

  “预计会是三七开。”许翔这样认为,即有三成的公司可能无法完成业绩承诺。“如果设定业绩预测时更多是为了拉高估值,那么实现起来必然困难。”

  博大创投创始合伙人曹海涛曾对媒体表示:“2010年至2012年是影视投资的高潮,到现在很多PE/VC或投资人开始考虑退出,因而要求企业尽快上市或被并购实现退出。预计到了2016年至2017年,这些并购案例中,可能就会出现最终失败的案例。”

  对上市公司来说,跨界并购的成果还有待检验。毕竟,影视传媒并购潮去年刚刚兴起,极少有公司能够拿出一个完整年度的成绩单。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公司能否实现承诺已经让人担忧。

  例如已顺利借壳的长城影视,其201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1至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9.21%,实现净利润3945万元,同比增长6.72%。而在重组方案中,长城影视承诺,2014年至2016年三个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7亿元、2.36亿元和2.61亿元。据此计算,长城影视上半年仅完成了承诺值的19.03%。

  而禾盛新材收购金英马的案例中,金英马的实际净利润远远低于业绩承诺值。按原股东预计,金英马2014年至2016年三年内的预测净利润分别为1.00亿元、1.35亿元和1.69亿元。然而禾盛新材2014年半年报显示,金英马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95.71万元,利润仅444.12万元,只有全年承诺值的4.44%。

  当然,前述公司仍有时间和空间来达致承诺利润值,到时候即使达不到,原股东也会买单。可是,一旦过了承诺期,又由谁来买单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影视传媒并购高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王儒林任山西省委书记 袁纯清调任中央
  • 体育西甲-皇马2-0遭逆转2-4 德扬两球国安2-0
  • 娱乐奥斯卡影后劳伦斯海量艳照 摸胸挺翘臀
  • 财经消息称很多中石油系官员在收网前外逃
  • 科技消息称国资委开查三运营商营销送礼品
  • 博客徐静波:日本人用什么方式感恩中国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5后美女开创意情趣用品店(图)
  • 明天的天:炒房者就像一个个癌细胞
  • 沙黾农:小盘小市值才是市场最爱
  • 叶檀:房地产是经济软着陆最厚的垫子
  • 徐斌:利差套利模式变成外资进来炒股
  • 冉学东:金融监管官员“下海”后遗症
  • 许一力:如何理解央行的救房市信号
  • 朱宁:“车贷版”次贷将引发新危机?
  • 余丰慧:财政补贴房贷是反市场行为
  • 玄铁令:沪港通并非牛市通行证
  • 二月立春:第三次大牛市在争论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