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净银行股 谁在买谁在卖谁还在纠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 02:58  证券日报

  编者按:当“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还在被用来形容某些商品的价格飙涨时,银行股却正在遭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切肤之痛——股价跌破净资产,市盈率也达到史上最低。如此背景下,市场各方仍表现迥异:有人出手增持,有人坚决抛售,还有人在纠结观望。

  不畏银行股低位徘徊 各路主力机构“主动买套”

  中央汇金和险资动向即将揭晓

  ■本报记者 张 歆

  包括汇金、险资、基金和私募在内的各路主力机构都在向银行股集结。

  “其实很多机构是主动买套”,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的银行股很安全且兼具暴发性”。

  另据记者了解,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去年以来每个季度初应披露的“关于股份变动情况的公告(截止时间点为6月底)”本周内确定披露,届时汇金和险资等国家队资金的最新动向也将揭晓。

  机构资金在行动

  6月25日,平日里股价震幅一向不大的工商银行却实现了逆势上涨,换手率相当于前一个交易日的2倍,并率领银行业占据当日行业涨幅榜第二位。

  此前的6月15日,一笔关于农业银行9.46亿元的巨量交易,吸引了整个行业的眼球。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信息显示,卖出营业部与买入营业部均属于“机构专用”。当日,银行股曾出现集体上涨。截至收盘,宁波银行大涨7.65%,南京银行上涨5.19%,兴业银行上涨4.10%,华夏银行深发展A涨幅均超过3%。

  对于工商银行当日的逆势上涨,市场人士分析,不排除汇金、险资等国家队增持的可能,毕竟,工商银行的股价明显是机构资金托起来的。

  大智慧数据显示,工商银行盘中交易出现了几笔显眼的大单,尤其是尾盘出现的大单更不可能是散户所为,上述大单分别包括:13:20成交16138手、13:21成交 10586手、13:24成交10051手、13:56成交10173手、14:15成交10023手、14:42成交22916手、14:54成交39835手、14:56成交的10690手。

  以14:54成交的39835手为例,该单笔交易涉及的资金量就高达1569.5万元,显然是实力强大的机构资金在具体运作。据统计,上述大单合计买入13万余手,投入资金量近5000万元。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近期,工商银行股价(按照复权处理后)连续创年内最低点,其价格都已经跌破汇金今年一季度的增持成本。从估值情况看就更加明显,四大行目前的估值已经全面溃败,甚至远低于去年汇金公司和保险资金启动增持行动时的估值。

  “其实很多机构是主动买套”,某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的银行股很安全且兼具进攻性”。

  实力买家持币待购

  更有一批实力买家(包括私募资金)在专门守候银行股。仅6月1日至6月28日期间,共有68条申报意向为“买入银行股”的信息。但是在5月之前,申报意向中“买入银行股”不多。

  “只要有一两个点的折扣,我们已经准备好资金可以买下1亿股甚至更多的民生银行股权”,即使卖家实在不同意折价交易,也可以考虑”。日前,在本报记者以中介的名义对大宗交易市场内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实力买家进行暗访时,该公司有关人士做出上述表示。

  此前,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命保险也曾借助大宗交易平台拟购5000万股民生银行和800万股农业银行,生命保险对民生银行给出的折价率约为1.5%。

  汇金险资最新动向将揭晓

  由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的可转债已经进入转股期,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上述两家银行必须将截至上个季度末的股份变动情况作出公开披露。

  本报记者昨日了解到,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关于股份变动情况的公告(截止时间点为6月底)”本周内将确定公布,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在半年报公布以前(8月31日和8月24日)了解到汇金和保险资金的最新动向。

分享到: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