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电网改革将出 三大金刚备受瞩目(附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5日 08:03  投资快报

  记者 张厚培

  继2月份国家电网(微博)公司宣布将对旗下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中电装备进行重组整合后,《投资快报》记者日前从消息人士了解到,国家电网改革已经进入到高层讨论阶段。分析认为,如何通过改革来建立竞争、开放的电力市场是国家电网体制改革绕不开的话题,而在改革将出的背景下,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国家电网改革给旗下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

  电网改革势在必行

  继2月份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将对旗下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中电装备进行重组整合后,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家电网改革已经进入到高层讨论阶段。

  电力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电力供需矛盾的逐步缓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电力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提高电力工业和能源利用综合效益,势在必行。国家电网改革势在必行。

  4月25日,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和国家电网陕西省分公司发生武斗,这是继2008年之后,两大输电企业双方发生的第二次激烈冲突。据了解,此次冲突的表面诱因,源于“陕地电”不仅要在榆林建设220千伏输电项目,还要绕过国家电网公司,从内蒙古所属的华北电网购电。国家电网出面阻止,引发了双方的冲突。

  与此同时,近日,魏桥集团自建电网不只为集团自身的纺织和电解铝等业务供电,同时还通过自建电网为周边城乡居民约13万人供应商业及生活用电,且电价比国网便宜三分之一的现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专家认为,要解决好存在的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真正完成厂网分开,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以及多方竞争的供电格局。

  经济评论员马光远(微博)表示,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处于深化的关键时期,如何真正完成厂网分开,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以及多方竞争的供电格局,已经成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必须真诚面对的话题。

  旗下资产整合己启动

  尽管国家电网的改革一直备受诟病,但在2012年,国家电网开始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迈出更快的步子。

  今年2月,国家电网分拆了最后一块区域电网——华北电网,将旗下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中电装备进行重组整合,并将旗下公司物资采购和规模招标等全部收归于新成立的国网物资有限公司。

  按照整合方案,中国电科院将旗下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全资二级产业公司的资产和产业人员,以及持有的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50%股权和产业人员整体划转至国网电科院。

  此外,转给国网电科院的还有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14.67%的股权。而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鲁能电子有限公司20%的股权则划转至中电装备公司。

  国网电科院的电网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所、继电保护研究所等8家研究机构与中国电科院相关研究所整合,将从事基础前瞻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的人员划转至中国电科院。此外,国网电科院的电力工业电气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相关资质及有关人员也将划转至中国电科院。

  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投资快报》记者表示,此举旨在理顺国家电网公司内部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关系、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公司今年改革的动作将会很大,方向就是推进总部分部一体化,实现总部分部全面融合。今年起开始重点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从原来的职能管理变成了流程管理,还将在诸多分开和集体企业规范管理以及直属单位改革重组方面有很多动作。”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曾表示,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格局基本形成,但体制机制的深层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今年将批复各省级电力公司的实施方案,并将在今年全面展开。

  旗下相关上市公司“钱”景看好

  国家电网目前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加上各省级电网,以及更下一级的电网公司均有地方政府参股,如何理顺下属公司的股权关系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电网的改革。

  上述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建成以电网业务为核心,金融、直属产业和国际业务全面发展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其还透露,目前国家电网正在与多个地方政府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报批,争取更多的特高压工程能够纳入国家“十二五”电网专项规划。

  对于国家电网改革给旗下己上市的相关公司带来的影响,国电南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国家电网的体制改革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公司与大股东有比较高的关联交易主要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公司的市场化程度也是比较高,近年公司加大科研力度的投入,产品相对同行业竟争单位较有优势。手持订单也主要是通过参与招投标的方式得来。

  不过,分析人士却不这么看,上海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对于国家电网改革涉及到的上市公司来说,内部竞争的消失以及资产的注入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旗下相关上市公司‘钱’景看好”。

  而对于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宣布将对旗下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中电装备进行重组整合,广发证券(微博)指出,从此次的重组分配来看,国网电科院定位电力二次设备和配电的产业载体,中电装备为电力电子和国际业务的产业载体,中国电科院则为科研单位。

  落实到上市公司上,广发证券认为国网电科院旗下国电南瑞(600406),以及中电装备旗下的许继电气(000400)有望成为最终的受益方。

  旗下三大“金刚”有着数

  国电南瑞(600406)

  公司主要从事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火电厂及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服是输、配电二次设备的龙头,背靠的大股东南瑞集团,而南瑞集团的直接控制人为国网电科院。

  在今年2月国家电网对旗下资产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划转到的资产中主要是中国电科院的二次资产,其中包括,北京科东业务范围覆盖电网自动化相关的各个领域;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包含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设备和智能变电站检修等业务。这些与国电南瑞的业务相似度较高,因此,公司具备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

  据了解,2011年南瑞集团收入超过120亿,包括南瑞继保、水情水调、稳控等业务,而国电南瑞目前集团是唯一上市平台。根据中金发表的研报,国家电网旗下与国电南瑞发生同业竞争的资产2011 年合计收入约77亿,合计利润约12 亿,分别是上市公司的1.7 和1.4 倍。

  国电南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电网在2010年时有承诺,在5年逐步解决同业竟争,但以何重方式去解决则还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是相关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来,也可以是国家电网通过其他的方式将相关资产转让出去,让其与公司不在存在同业竟争。而包括北京科东等经营不错的公司也有可能注入到公司中来。

  许继电气(000400)

  5月10日,许继电气的公告称,接到许继集团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将其全资子公司中电装备所持的许继集团100%股权,划至国家电网公司直接持有。国家电网公司将成为许继集团唯一股东,许继电气升位为国家电网的“孙”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国家电网直控许继集团后,今后许继电气实施收购资产消除同业竞争,股权结构关系更容易理清,有利于资产注入。而在公司的收入结构中,变电站业务占比为40%左右,得益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变电站业务将继续成为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基础。

  海通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牛品表示,2009年11月许继电气即公告,“许继集团拟通过以其拥有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主业相关资产及业务认购许继电气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实现对许继电气的收购和资产注入”。在2010年9月撤回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后,宣告集团对公司资产注入的暂时停止,但未来集团对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仍值期待。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明确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为公司相关产品可持续快速发展也提供了良好机遇。公司是独立运作,国家电网相关改革对公司预计影响不大。

  平高电气(600312)

  公司为输配电一次设备主要制造商,在高压、特高压开关领域具备举足轻重地位。2010年正式成为国家电网旗下公司,在特高压GIS 及其他产品中市占率居前。5月10日,公告称,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将其全资子公司中电装备所持平高集团100%股权,上划至国家电网公司直接持有。

  中银国际分析师刘波表示,平高集团股权从中电装备独立之后,将成为与中国电科院、南瑞集团、许继集团同级别的企业集团,独立自主性要大大加强,由于与上述公司同业竞争很少,发挥空间较灵活;由于减少了代理及中电装备层面的利益分剥,公司承接订单的成本有望降低。

  平高电气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国家电网体制改革对集体公司或许会有的影响,但因为上市公司是独立整体,且国家电网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故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可能不大。公司的合同主要通过参与竟标得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网年度会议上提出,2012年国家电网将集中力量推进特高压前期工作,确保4项特高压交流工程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据业内的测算,相关工程涉及GIS市场容量180亿,按照公司40%的市场份额,公司潜在订单72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