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头戏不断 航天工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记者 于祥明○编辑 衡道庆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飞船将于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并将与“十一”前夕顺利进入太空的天宫一号对接,这也是我国首次进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中国航天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已被纳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重大工程,而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路线也已基本敲定。按照初步设想,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长期连续稳定运行和系统功能优化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骨干架,并提升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化水平。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入轨运行,以及神舟八号的发射,不仅将开启中国的空间站时代,更将对整个航天产业起到刺激和拉动作用。曾担任过神舟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透露,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将发射百箭百星,北斗导航工程、自主开展火星探测等一大批航天重大工程将陆续推进,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将加速,“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10月31日上午,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了神舟八号飞行任务的有关准备情况。

  武平说,“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将于11月1日5时58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已开始推进剂加注。”

  武平称,神舟八号飞行主要任务是: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我国首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考核改进后的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工程各系统间的协调性;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八号飞船不载人。

  武平强调,目前,执行神舟八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与此同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9月29日成功发射以来,先后完成了平台在轨测试和轨道控制,已进入到高度为343千米的交会对接轨道。目前,天宫一号运行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此前,武平明确表示,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航天产业将快速发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天宫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它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目的是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并为后续的空间实验室提供技术工程论证。

  记者了解到,按照此前的全盘计划,天宫一号发射后的两年内,神八、神九、神十飞船将先后发射并与之交会对接,进行无人或载人对接试验。2015 年前,我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完成真正的小型空间实验室的搭建。最终,在2020年前,我国将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有中国特色的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空间应用。

  多家机构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期,相关产业将保持加速发展态势。

  “航天产业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在科技、军事、政治、经济、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位机构研究员说,近年全球航天产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最近发布的《2011航天报告》统计,2010年全球航天工业经济总规模达到2765亿美元,较5年前增长40%,主要包括军用、民用和商业三部分,其中商业卫星应用达1020亿美元,同时商业基础设施支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11年产值达874亿美元。

  在多家机构看来,“国际大国通常需要拥有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天际系统,这意味着100颗左右的在轨航天器,而目前我国在轨卫星只有30颗左右(美国有400颗左右)。因此,随着国力和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积极建设空间系统的关键期。”

  对此,曾担任过神舟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表示,2010年我国运载火箭创造了“15箭20星”的发射纪录,而“十二五”我国发射次数将迈上更高的台阶,有望创造发射百箭百星的新纪录。

  密集发射必将加快航天产业化的进程。据机构统计,2010年,我国卫星发射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0颗,首次赶上美国。而“截至9月底,我国已进行10次航天发射,成功将9颗各类卫星送入空间预定轨道,发射次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特别是进入下半年的发射旺季,发射活动的强度陡然提升。7月份更是以打破多项纪录的单月4发的表现而载入航天史册。”上海证券分析师魏成钢说。

  展望未来,载人空间站工程、探月工程、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都将继续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太空经济”时代到来

  航天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带动效应,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不仅表明我国科研技术水平实力的提高,更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效应,“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太空经济包括卫星通信及卫星电视、远程医疗、点对点的全球导航、天气预报与气候监测、保障国家安全的太空资产等,目前全球各国通过每年发射不同的航天器带动航天产业快速发展。”东莞证券(微博)分析师预计,未来3-5年我国航天产业将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航天产业中处于领先的水平。

  业内分析师指出,航天产业发展带来的效应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方面,带来最明显经济效应的莫过于卫星应用产业。

  “目前,我国正在建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将带来巨大的产值规模。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有机构分析师说。

  除了直接效应,航天产业所带来的间接效应更是难以估量。根据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的评估,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当年,美国耗资24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就衍生出数千亿美元的市场,带动了500多项高科技专利技术的发明,并衍生出3000多种技术成果。

  另据了解, “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航空产业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扩大航天民用规模。来自中国航天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美国空间技术产业化已创造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法国航天产业每年将近3000亿元收入,中国航天产业2010年总收入刚刚步入1000亿元大关,在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中仅占3%左右,提升空间巨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