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市银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存在巨大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 01:14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曾一村

  近年来,上市银行的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展迅速。对比16家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和2011年半年报,我们可以发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上市银行票据买入返售余额合计从1.14万亿元增长到2.34万亿元,翻了一番;而同期票据贴现余额合计从1.65万亿元下降到0.60万亿元,下降了近2/3。此消彼长之下,目前上市银行的买入返售业务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贴现业务,成为了最主要的票据业务收入来源。

  尽管上市银行的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取得了可喜的增长,成为规模调控背景下票据业务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对其中的泡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上市银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的泡沫,主要来自于部分农信社会计核算不规范、逃避信贷规模所衍生的流转链。

  今年6月份,监管部门开始严查票据业务会计核算不规范、逃避信贷规模的问题,严禁银行与农信社通过卖断加买入返售的方式逃避信贷规模。此前,由于部分农信社沿用老的会计记账方式,买断和回购在同一会计科目下处理,使其可以通过买断票据后再以做正回购的方式进行销账,导致信贷规模凭空消失。针对这一会计核算不规范,市场上逐渐衍生出了利用该漏洞逃避信贷规模的票据流转链:部分商业银行在办理贴现后将票据卖断给农信社,农信社再将票据正回购给商业银行,这样原本记在商业银行贴现科目下的票据,转移到了买入返售科目下,有些时候商业银行还会将买入返售的票据再次正回购给另外一家商业银行(即二次回购),于是又体现在另一家商业银行的买入返售科目内,由此导致了票据买入返售资产总体上虚增的情况。

  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剔除上述虚增因素,还原上市银行真实的票据买入返售资产规模。

  首先,要估算上市银行二次回购(即将买入返售票据用作卖出回购交易)的规模。一般情况下,银行用于卖出回购的票据不应超过其所持有的票据量即贴现余额,超过部分必然是将买入返售票据所做的二次回购。截至2011年6月底,共有五家上市银行的卖出回购余额超过其贴现余额,超出部分合计为0.23万亿元(其中有一家银行贴现余额不足20亿元,而买入返售余额和卖出回购余额均为400多亿元,显然该行几乎将所有的买入返售票据均用作二次回购)。因此,上市银行二次回购的规模至少是0.23万亿元。

  其次,要估算上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卖断加买入返售的方式将票据从贴现科目转移至买入返售科目的规模。从16家上市银行整体看,截至2011年6月底,票据买入返售余额合计为2.34万亿元,卖出回购余额合计为0.29万亿元,两者差额2.05万亿元即上市银行整体回购资产净额。由于上市银行互相之间发生的回购业务不会产生整体回购资产净额(一家计入买入返售余额的同时另一家计入卖出回购余额,对净额没有影响),因此这将近2.05万亿元必然是由上市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回购业务所产生。由于全部金融机构贴现余额为1.36万亿元,上市银行贴现余额合计0.60万亿元,那么其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票据为0.76万亿元。其他金融机构只有0.76万亿元的票据资产,回购质押于上市银行的票据却有2.05万亿元,两者显然是矛盾的。其中1.29万亿元的差额,应该就是上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卖断加买入返售的方式将票据从贴现科目转移至买入返售科目的规模。当然,实际上其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0.76万亿元票据资产不可能全部用于向上市银行回购融资,因此1.29万亿元的数字仍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综上,目前上市银行2.34万亿元的票据买入返售资产中,至少有1.29万亿元来自于逃避的信贷规模,0.23万亿元来自于由此产生的二次回购,两项合计构成了至少1.52万亿元的泡沫,真实的票据买入返售资产规模不到0.82万亿元,只是表象的1/3左右。因此,在6月底监管部门开始严查票据业务会计核算不规范、逃避信贷规模的问题后,前述流转链被斩断,上市银行票据买入返售泡沫将会破灭。如果年内一直保持严查力度,预计在2011年年报公布时,我们将看到整个上市银行体系的票据买入返售资产规模出现非常明显的下降。

  (作者单位为农业银行票据营业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