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新兴周期行业 谁将脱颖而出

  ●7月估值修复体现的是市场预期超前性和实际经济复杂性之间的差异。市场预期过度悲观,而实体需求延续,库存加剧波动。并且,流动性转折、政策趋稳、经济预期修正共同引发一轮周期性修复。

  ●在经历了一轮普遍的修复式反弹之后,市场会趋于分化。我们建议选择中期盈利增长相对确定、行业基本面存在改善预期的行业作为配置方向。

  ●未来1-2个月,我们相对看好必需消费类的白酒、医药、品牌服装,及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可选消费的一线地产、航空;弱周期类的银行、水泥、煤炭、建筑。

  国金证券研究所 徐 炜

  市场估值修复的背后

  从实体经济层面看,今年2季度工业生产出现了相对较为明显的下滑,从而令GDP指标在同期出现较大程度下滑。观察需求指标,消费、投资、出口依然处于相对高位,下滑幅度看起来并不严重。一些产业在2季度去库存的行为是一个解释。一方面,去库存可以理解为面对2季度的调控措施,很多行业进行的主动调节;另一方面,可能也存在着节能减排政策下,一些高耗能行业被限制的原因。

  我们来观察库存变化。从PMI数据看,先是经历了原材料行业去库存,到7月份产成品也已经开始去库存进程,“新订单-库存”指标会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从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数据看,存货周转率一直在提升,6月份有进一步的上升。这反映在这一轮经济景气中,企业对产成品库存的扩张一直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库存调整较快。库存累积方面,可能主要是原材料库存会多一些。同时,我们看到在工业增加值的细分行业中,6月份的大幅下滑主要是由煤炭、钢铁、有色等少数原材料行业的下滑引起,可以理解为企业进行了原材料库存的消耗。

  对于市场预期,我们可用基金仓位和基金配置作为观察指标。今年2季度,基金仓位出现近10个百分点的下滑,下滑力度前所未有。基金大幅减持周期类,增持稳定增长的消费类和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类,配置比重上都出现了系统性的上升或下降。

  市场预期,今年2季度末,经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甚至不排除二次探底的风险。但现实的数据是,2季度需求面体现得相对强劲。工业生产放缓主要受到去库存因素的影响,取而代之可能是经济体现出“软着陆”的特征。因此,在市场预期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幅度的阶段性差异。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7月份流动性层面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整体经济景气延续,企业利润和中期业绩还维持在相对高位,由此引发一轮估值修复式的反弹。 估值修复的背后是市场预期超前性和实际经济复杂性之间的差异,尚未有力量能够构成趋势性的驱动。

  经济软着陆 把握结构性机会

  市场面:

  震荡格局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回顾自2008年低点以来的市场,首先是政策强力驱动型上涨,以水泥、机械为代表的投资拉动型行业率先复苏。紧接着,随着银行流动性大举宽松以及经济呈现出复苏态势,以煤炭、钢铁等资源和原材料行业开始上涨。不过,经历第一次信贷动态微调后,市场急跌,之后受益下游需求回暖的消费股开始表现。第二次以存款准备金上调为特征,市场下跌,之后是以主题类新兴产业公司开始表现。第三次以房地产政策紧缩为特征,市场大幅下挫至低位,之后是周期性行业的修复。

  由此可见,在政策、流动性、经济同向波动时,市场才会有趋势性的表现,往往是以周期性行业为主。在以上因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预期之内状态下,市场更多体现出震荡特征,从中寻找一些结构性机会。

  经济面:

  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

  根据我们宏观组的判断,7月份工业生产下滑的速度开始放缓,企业去库存阶段性上会有所缓解。下半年经济的回落不会带来经济的硬着陆,需求的延展性使得整体经济的波动性可能不会很大。

  对于通胀,近期农产品、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据此推断,7月CPI将有一定的环比上升。但猪肉和粮食存的库存比较充分,存在调控余地,部分商品的结构性上涨不会演变成全面的通货膨胀。我们维持,在CPI持续环比上行之后,于今年4季度开始回落的判断。

  今年下半年,整体流动性都会处在相对平衡状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会比较适度,最松的时候或已过去,但紧缩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由于4季度存在中秋国庆的货币投放因素,及11、12月大量财政性存款的释放问题,总体来看流动性至多出现短期波动,而不会明显出现再度快速紧缩。

  我们预期,未来5年平均潜在增长率水平大致位于9%。总体判断是软着陆、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预期2011年GDP增速为9.3%。宏观经济在今年3季度会见至底部,并且这个下滑已经被市场所预期。由此来看,我们认为前期市场低点也许就是中期的底部。而且,看起来经济下滑的幅度似乎也会趋于平缓一些。

  业绩面:

  利润确定性有所提升

  从全国国有企业和22个地区工业企业,以上两个口径统计的利润数据来看,截至今年6月份,工业企业收入依然维持高位稳定,显示需求面总体还是维持景气。利润率趋于稳定,利润增速在基数的作用下开始回落。

  在经济软着陆的前提下,按照目前的利润增长态势,其是处于我们预测较好水平区间,这使得我们原先对今年利润增速18%预测的保障性升高。与此同时,如果经济下滑的势头并不十分显著,则盈利预测还存在一定幅度的上调空间,也就是从悲观场景向基准场景靠近。

  根据我们中期策略报告对盈利以及估值的测算,市场低点在上证指数2300点,高点取决于今明年盈利的组合,相对乐观的情景下,对应上证指数2900点。

  行业分化中应择优而栖

  根据自2009年以来,市场对大类行业的定位,我们可以把行业分为3大类:首先,周期类、大市值行业。此类行业与投资出口相关性高,更多受到实体经济、流动性、政策的驱动,对指数影响大。其中,包括偏弱周期类。其与偏强周期类的区别主要是盈利的波动。我们看到,煤炭、水泥、银行、建筑等近几年盈利的波动性相对较小。究其原因,与行业库存量小、行业集中度高、需求带动明显有关。而且,估值水平在市场中最低;另外还包括偏强周期类。主要是钢铁、有色、航运、造纸、工程机械等原材料和投资品行业,有库存因素、产能较高、需求弹性大的特点,盈利波动体现得比较剧烈。估值水平在市场中排第三。

  其次,消费类符合中期结构调整的方向。受居民收入提升和国家政策引导的支持,此类行业盈利稳定增长,估值也相对较高。其中,包括可选消费类,指的是房地产、家电、轿车、航空等。受下游消费意愿带动,此类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利润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估值有弹性,在市场中排第二。另外,包括必需消费类,指医药、农林牧渔、商业、食品饮料等。受消费带动,此类行业盈利增长相对稳定。估值处于高端,在市场中排第四。

  第三,新兴产业受政策驱动的特征相对明显,由于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对新兴产业会有特别的扶持。具体说来,新兴产业包括电子元器件、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电气设备等,涵盖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市场对此赋予较高的估值,是目前市场中估值最高的板块。

  汇总各大类的2010估值分布看,首先,偏弱周期类估值最便宜。其中的银行在10倍,其余在15倍左右;其次,可选消费类在18倍左右;第三,偏强周期类在17-26倍间;第四,必需消费类在26-32倍左右;最后,新兴产业均在30倍以上。

  偏弱周期VS偏强周期

  估值带来安全边际

  我们认为,偏弱周期中的行业估值处于市场的底部,由于其盈利增长的相对确定性更高一些,因此在周期股中是相对好一点的选择。 偏弱周期行业中的煤炭、水泥等,价格体现出更突出的稳定性。其更容易受到政策松动的驱动,盈利增速的稳定性相对更高。对于银行股,估值显著低于其他所有行业,可能隐含了投资者对银行股资产质量和中期增长的担忧。不过,由于银行股显著低于市场的估值以及基金超低持仓,不排除在经济软着陆逐步兑现的情况下,会产生一波修复行情。

  从估值角度看,偏强周期并未隐含充分的悲观预期。因为其盈利波动性很大,7月份主要是跟随市场修复。从周期驱动看,这些行业只有在经济出现较强的上行信号下,才会有突出表现。基本面上,整体较高的库存在未来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并且,在未来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新开工会逐级下滑的情况下,行业需求会受到中期抑制,难以看到基本面出现持续改善。

  必需消费VS新兴产业

  长期经济转型必配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期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将得到持续需求推动的领域,这部分是必须配置的,市场也已经超配。对于必需消费而言,在行业整体估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更多的还是在于自下而上选择公司,即有竞争优势、有成长空间的企业。我们相对看好医药、白酒、品牌服装。 白酒具有提价因素的刺激,并且龙头企业的估值目前看还是相对较低。 医药股仍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短期的政策影响不构成卖出理由,核心公司值得持有。至于品牌服装,对零售终端(纺织服装零售)看好,今年打折力度是较低的,居民消费意愿上升。8月以来,品牌服装春夏装订货会将陆续开始。我们预计增速不会低于上半年订货会,可能构成一波行情的催化剂。

  同样,新兴产业也是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机会来自于政策层面的驱动,以及自下而上对各细分行业公司的挖掘。 我们相对看好新能源的表现。如在风电接入方面,加大新能源并网方面的投资将是能源战略势在必行的一步,储能、补偿、低电压穿越、自动发电控制等接入技术进入黄金发展期。

  未来1个月,我们相对看好必需消费类的白酒、医药、品牌服装,及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可选消费的一线地产、航空;弱周期类的银行、水泥、煤炭、建筑。

  可选消费

  景气度提升 一线地产股收益可期

  可选消费类可能也需要作一个区分。 由于去年的政策刺激,汽车、家电业出现了景气度很高的井喷。目前轿车销量已开始有所下滑,对应的库存指标开始上升。家电依然处在高位景气状态,但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一些天气因素导致热销的品种除外。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景气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有限。

  我们认为,未来房地产销售存在改善的可能。这种差异可能在于,房地产受到政策影响,压制了需求,目前地产的销售处在相对的底部区域。并且,居民购房的意愿并未完全消退,在经历了3个月对政策的观察期之后,对房价的预期会趋于稳定。

  在我们的逻辑链条里,房地产销售是比较关键的指标。根据我们对库存的模拟测算,4季度就会有较多的地产供给。由于过去一段时间高企的新开工率,这个高位库存将在明年上半年持续。我们目前预期,未来几个月房地产销售会逐步走暖。基于政策稳定和价格稳定下的需求释放,尤其是在销售处于底部的一线城市,存在相对明显的改善空间。因此,我们建议,关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线地产股的相对收益表现。

  4季度之后的房地产库存是风险因素之一。如果销售不能稳定维持在相对景气的水平,则意味着地产市场存在压力。另一个风险因素是,在销售回暖的情况下,房价再次出现较大涨幅,从而导致政策紧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