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航空业需求强劲增长 市场集中度上升促业绩提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4日 09:31  通信信息报

  国泰君安  吴莉 孙利萍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企稳回升,并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为中国民航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从往年的情况看,一般4月份航空业将迎来一波小旺季,7、8月份将迎来暑期大旺季。今年在世博客流的叠加作用下,预计5-10月份航空业都将持续处于旺季。

  需求强劲增长

  在2010年1月26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预计2010-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3.9%和4.3%。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复苏,2010-2011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10%和9.7%;美国经济在见底后也将走强,2010-2011年增速将分别达到2.7%和2.4%;欧洲复苏的力度则相对弱一些,预计2010-2011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分别为1.0%和1.6%。

  按照1.5倍的弹性系数计算,预计在2010-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10%左右的背景下,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速将达到15%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研究成果用曲线来表示一国人均GDP与航空客流量的关系:当人均GDP在1500美元-5000美元时,国民每人每年坐飞机的次数将迅速增长,由0.01次增加至0.5次,人均收入提升不到3倍,但航空业需求将增长50倍;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这个数字就趋于饱和,基本上每人每年平均坐飞机1次。

  2000年-2009年,中国人均GDP从900美元增加至3700美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消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飞机,航空旅行从高端消费开始向大众消费演变:200年国内居民平均每人每年乘坐飞机次数0.05次,2009年达到0.17次;2000年民航旅客运输量为0.67亿人次,在各种运输方式总运量中所占的比重为0.45%,2009年民航旅客运输量为2.31亿人次,在总运量中的比重提升至0.83%。在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5000美元,居民出行方式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航空运输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5月1日开始,10月底结束,历时6个月时间。从目前世博会门票预售情况看,预计参观游客很可能超过前期上海世博局预测的7000万人,达到1亿人次左右。按照上海世博局预测的7000万参观者,5%来自境外、20%来自上海本市、30%来自长三角地区、其余45%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测算,保守预计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带来770万以上的旅客。

  市场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2005年7月15日,民航总局发布《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奥凯、春秋、吉祥、东星、鹰联等13家民营航空公司先后成立并投入运营。在民营航空公司不断涌现,地方航空公司不断壮大的背景下,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74%降至2009年底的67%。

  2010年以来,在东航吸收合并上航、国航控股深航之后,三大航空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80%以上。尤其是在过去竞争非常激烈的上海市场和深圳市场,新东航和国航的市场份额将将分别提升至47%和42%。市场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将有效缓解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过度的局面,并对票价水平的稳定和上升发挥积极作用。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航空业的冲击,2008年底开始民航局严格飞机引进项目的审批,控制市场运力的增长,使得2009年以来市场供需格局大幅改善:2009年全行业净增运输飞机156架,运力增长12.4%,而同期旅客运输量增速为19.7%。

  二、三季度航空业景气将进一步升温

  2009年5-10月全民航运输旅客1.21亿人次。我们预计2010年5-10月份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44亿人次,增速将达到20%左右。由于同期飞机投放速度在13%左右,5-10月份全行业供需缺口将放大至7个百分点左右。

  上海世博会一方面将直接拉动上海市场的需求,另一面由于更多运力被投放在往返上海的航线上,在全行业运力本身就偏紧的背景下,将使得其他航线运力紧张的形势进一步凸现,从而以点带面拉动全行业范围内飞机利用小时数、客座率及票价水平的大幅攀升。

  二、三季度,在上海世博会、行业旺季来临及RMB 升值重启等因素的驱动下,航空业景气将进一步升温。从趋势投资的角度出发,建议投资者继续增持航空股,推荐顺序依次为:盈利能力最好的行业龙头中国国航、受益于国内市场量价齐升的南方航空、及直接受益于上海世博会的ST东航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