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股再度被平安 再融资和扩容压力致过度恐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7日 10:08  中国经营报

  南晋风

  股市似乎总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2007年的A股大牛市终结于中国平安未遂的千亿增发方案,随后迅速带动银行股陨落。而今,以中国平安员工股解禁为导火索,招行、兴业、中行、交行等上市银行再融资的“靴子逐一落下”,加上后续的银行限售股解禁,中国股市又一次在银行股融资与扩容重压之下显露倾颓之势。

  然而笔者认为,目前的银行股再融资和扩容压力“被”过度恐慌,在理性看待银行股再融资方式与规模的同时,投资者需要关注银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银行业绩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这种分化需要投资者跳出“板块轮动”的投资误区,长远布局优质银行股。

  从银行股的融资规模来看,由于股权结构和A/H股结构,即使采取对市场冲击较大的配股形式,银行股需要二级市场散户和机构付出“真金白银”的比例也并不高。以交通银行420亿元配股再融资为例,由于其近半数股本为H股,因此,交行在A股融资总额初步测算在220亿元左右(含大股东在内)。如果进一步考虑财政部、汇丰、社保基金等大股东几乎可以肯定参与配股,即使考虑部分财务投资性质股东的减持,预计最终交行配股在A股市场仅有50亿~70亿元左右的“融资”缺口。目前在上市银行中,A/H股两地上市的还有招行、工行、中行、建行、民生和中信共7家,而且几家大型银行的H股比例还高于A股——近日已有报道称,中行将对H股进行配股融资。在内地市场,中行的再融资已确定采取可转债的方式(以时间来消化市场压力)——这一方式可能会被工行、建行等国有大行在未来效仿。因而A股散户和机构所遭受的资金压力其实并不大。

  从银行股的扩容压力来看,虽然2010年依然是上市银行解禁高峰,但是真正在解禁之后形成抛售压力的预计仅有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和员工股,其规模不足以“撼动大势”。基于行业属性,上市银行大股东——财政部、社保基金、汇金、地方政府、中信集团、招商局等国有股东基本不可能进行减持。而在目前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群落中,汇丰与交行、恒生与兴业、德意志银行与华夏、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与中信等“联姻关系”要比金融危机时代更为稳固,汇丰、德意志、BBVA还在过去数年中增持交行、华夏与中信。虽然类似于中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离婚”事件亦可能发生,但给A股市场带来的影响并不大。2010年投资者需要关注农行、光大等全国性银行上市对二级市场及股指期货的标的——沪深300指数的影响,但根据以往惯例以及两地上市的安排,IPO初期的公众持股比例并不高。

  从银行股再融资的群体行为来看,次级债、配股、可转债方案的纷纷出炉,再一次证明银行业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经营轮回——“大发展(天量放贷)、大融资(注资、发债、配股)、大不良(坏账率随后上升)、大剥离(政府与全民买单)”。这一轮回的缺陷在于,市场大势可以代替银行家决策,今天的天量信贷关乎短期业绩或政绩,未来的坏账却是路易十六的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2007年,银行业改革阶段性完成,众银行纷纷登陆股市后,这一历史轮回虽尚未重现,但2009年以来信贷激增已经形成一个牵动宏观金融形势、不正常而又难以解开的矛盾孪生体:信贷激增提振股市信心,但信贷激增又容易引发资本金缺口和再融资压力。

  毋庸置疑,化解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改变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乃至整个银行业生态,使银行从“借钱给人来赚钱”变为“帮别人管钱来赚钱”。这种改变需要银行从内部推动金融创新,加快零售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他新兴业务的发展,更需要监管机构摒弃金融保守主义,逐步营造有利于金融创新、有利于银行转型的政策环境。利率价格的市场化无疑是改变银行存贷差模式的核心要素。因此,投资银行股不仅要着眼长远,更要看明趋势,银行业绩在未来会出现更显著的分化。只有那些“比别人快半步”的银行才能成为“中国的汇丰”。

  作者系银行资深从业人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