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板块:调准备金率影响对基本面影响不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3日 11:16  国金证券

  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主要观点:

  调准备金率的影响:对银行基本面(放贷能力、盈利能力)的影响不大,市场较为悲观的原因是害怕还会有“超预期的紧缩手段”。我们建议对政策意图的理解不要太过悲观,对冲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是调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不会影响到7.5万亿的信贷目标,也不意味着后续还有持续的紧缩手段。上调后,大行/中小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6%/14%,与历史高点17.5%(2008年6月)的差距是1.5%/3.5%,上调空间也不是很大。

  对于银行股观点:我们始终认为目前普遍12x-13x10PE估值水平(这个估值对应的EPS目前看不存在向下修正,而存在向上修正机会)是没有大的下跌空间的,向上空间远大于向下空间,建议下跌要敢于买入。

  对政策意图的理解不要过于悲观。上调准备金率本身是一个预期的兑现,但早于预期的时间点使市场认为“紧缩超预期”,害怕“后续有持续的紧缩手段”。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这么悲观,此次上调准备金率更多针对的是对冲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不应该理解为这么严厉的一种态度。

  WIND的统计,本周市场到期央票530亿元,到期正回购1550亿元,合计到期资金2080亿元;下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则达到2500亿元。2010年1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约1.9万亿,是仅次于2008年1季度的历史第二高水平。在出口超预期、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连续增加、第一周放贷大超预期的情况下,对冲流动性成为压力,此时上调准备金率也是合理的。

  对银行放贷能力与盈利能力影响较小。

  对放贷能力影响多大?一般而言银行总是考虑优先保证贷款,通过出售低利率的资产(同业、央票)来缴存准备金。对于存贷比低、流动性好的大行,上调准备金对放贷能力的影响本身不大;对于存贷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本身银监会对其的贷款管理就可能低于其潜在水平了,更不会压缩贷款。因此除非后面连续大幅上调准备金率,否则“2010年7.5万亿信贷、1季度2.5万亿信贷”是不需要担心的。

  对业绩影响多大?静态测算对银行业绩影响-0.27%(测算准备金收益率与债券投资收益率之差);动态来看上调准备金率会引发加息预期提前,各项收益率上行,银行整体资产收益率上升。截止11月末,全体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9万亿,此次上调冻结资金约2960亿元;上市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约34万亿,此次冻结约1700亿元。假设冻结资金银行可用于3-5年期债券投资,测算影响上市银行利息收入19.53亿元,对2010年上市银行预测净利润形成-0.27%的影响。其中华夏影响最大,原因在其非息收入占比低;中行和南京行影响较小,前者源于非息收入占比高,后者源于存款占计息负债比率较低。

  监管态度如此激烈背景下银行更加追求资金使用配置的效率,规模余额扩张将更加均衡,循环收益率及息差超预期概率大增。我们认为2010年监管层对于规模扩张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银行将更加追求资金配置的效率,体现在资金收益率及周转率的提升;这将提升银行资产的盈利能力,循环净息差超预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认为银行规模投放将更加均衡以避免触及监管神经带来惩罚性的措施。

  投资建议

  “盈利周期与制度面向好”与“政策面受压”的PK中,我们认为基本面与制度面将获胜。加息周期带动银行重新步入业绩上升周期,是银行上涨的根本动力,这个动力不会受到目前政策的改变,1)目前的信贷管理是对信贷投放节奏的管理,并没有否定全年7.5万亿的增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贷收紧;2)目前的房地产政策意图是稳定房价,而不是要房地产市场崩盘,房地产价格的适当调整是银行能承受的。对政策的消化会给银行股上涨带来波折,但在无法改变其上涨的趋势。制度性的变革需要一个消化和转化的过程,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都将提升大盘股的估值,从中短期的角度看,大小盘股的风格转换事在必行。

  选股上目前维持前期观点:采用“受监管影响小+估值低+一定弹性”的逻辑,推荐“民生,招行,交行,建行”,时刻关注华夏再融资进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