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股抽血 三年一震何时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17:06  《理财周刊》

  贺宛男

  一则汇金公司有可能特许四大行用上缴利润补充资本金的传闻,给了银行板块以暂时喘息,12月2日消息传出时银行股全线飘红;然而利好仅持续一天,周四银行板块又全部翻绿、跌回原处,尽管汇金公司和四大行均未对传闻予以否认。

  每每传出银行股增发消息,沪深股市总是战战兢兢,银行股的块头实在太大,对市场的抽血效应实在太过惨烈!

  我们试以最早上市的浦发银行为例。浦发银行于1999年底IPO,发行4亿股、募资40亿元,成为第一家银行股。10年来先后三次再融资:2003年首次公开增发3亿股、募资25亿元(时值大熊市);2006年再次公开增发7亿股、募资95亿元;今年9月刚刚完成定向增发9亿股、募资150亿元。公司净资产从上市前38亿元,IPO后达80亿元,尔后首次增发达120亿元,二次增发达240亿元,经最近一次定募净资产已达680亿元,其中约320亿元来自股权融资。该行的再融资轨迹相当清晰:即基本上三年一次再融资,每次融资规模相当于原有的净资产。

  不仅是浦发银行,其他上市银行也大致相似。如2000年底上市的民生银行,经IPO,一次定募,一次发行H股,合计筹资约480亿元(目前净资产约840亿元)。2002年4月上市的招商银行,2004年发行65亿元可转债(已全部转股),2006年发行22亿股H股、募资190亿元,目前正准备向老股东配股、募资180亿元,也是三年一融资,每次融资后净资产翻倍。

  上市银行三年一融资,融资规模相当(或接近)原净资产,即平均每年融资额相当于原净资产的30%,已几近铁律。现在轮到国有大银行了——自中国银行于2006年7月上市,已满三年;接下来还有2006年10月上市的工商银行,2007年2月上市的兴业银行(已有再融资方案),2007年4月上市的中信银行,2007年5月上市的交通银行······全都一个个跟在后面呢。

  2009年三季报显示,14家上市银行净资产合计2.9万亿元,相当于沪深全部上市公司7.9万亿元净资产的30%。如果真的三年一次再融资,平均每年融资额相当净资产的30%(哪怕20%甚至10%),也得一年从股市抽血二、三千亿。三年大限将至,股市又怎能不提心吊胆!

  那么,让汇金公司挑起这重担如何?问题是汇金有没有这个实力。

  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工、建、中三行净利润分别为1111.51亿元、926.42亿元和650.73亿元,当年分红总额分别为551.13亿元、453.82亿元和330亿元;汇金按其持股比例各分得195.21亿元、259.08亿元和222.85亿元,三家合计分得677亿元。而众所周知,仅中国银行一家就需补充资本金1000亿元,由此看来,若要由汇金以分红所得增资,至少得动用三年积累,且还不能三家银行一起增资。至于交行,汇金并无股权,其国有股由财政部直接持有(26.48%),财政部能否为一家银行补充资本金,恐怕还得有相应说法才行。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中国商业银行靠吃信贷利差的盈利模式难以改变;中国也不可能改变投资作为GDP第一推动力的格局,在今年增加10万亿信贷之后,明年不会也不可能大幅下降,这样银行还要继续增加放贷。分母不断扩大,分子自然要与时俱进,三年一次再融资的铁律,也势将成为股市难以逾越却又必须逾越的一道大坎。

  为什么创业板炒作如此疯狂?因为没有再融资之虞(至少一两年内),却有高送转之喜;为什么银行股成为估值洼地,就是因为三年一次再融资,一开口就是上千亿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