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玻璃纯碱行业进入景气周期迹象明显

  安民/文

  经济高速增长带动玻璃消费快速增长,玻璃行业消化新增产能的速度加快,玻璃深加工能力提高,城镇化提速,与固有的行业周期叠加共振,使得行业景气周期波动加剧,从近十年的情况看,玻璃行业景气波动周期有缩短趋势。金融危机影响下,行业的产能过剩影响提前显现,房地产与玻璃行业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在玻璃行业复苏过程中,玻璃深加工企业衍生出一个时间较长的去、补库存环节,导致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玻璃产业的难度增加,时滞延长。

  玻璃产能略有增加 需求稳定增长  

  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的统计,2008年末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7.5亿重量箱,浮法玻璃生产能力6.2亿重量箱,普通玻璃生产能力1.3亿重量箱,2008年平板玻璃产量5.7亿重量箱。2009年上半年新投产6条生产线,产能2500万重量箱,预计2009年下半年将有9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投产,产能3500万重量箱,新增产能集中在华北、西南地区,涉及到的上市公司有南玻(000012)、信义玻璃(0868.hk)等。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全行业关闭停产冷修浮法玻璃生产线47条,产能5000万重量箱,波及到的上市公司中有福耀玻璃(600660)、金晶科技(600586)、ST耀华(600716)、ST洛玻(600876)等。

  非正常停产冷修原因各异,但多数属于企业改制、资金压力、经营困难、环保问题、搬迁易地重建、技改升级等情况,其中过半数的生产线是需淘汰的小吨位、高污染、高能耗生产线,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环保成本激增,复产成本提高,年内这些生产线复产可能性极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正常冷修,在年内有能力复产的玻璃生产商也对明年的需求形势,特别是外需形势有所顾虑,而且复产生产线从点火到稳定产品质量并转入达产、正常销售至少需要4到6个月以上的时间,期间不确定因素多,对快速冷修复产的态度较为谨慎,复产产能释放时间将要延后到2009年底至2010年初,正常冷修生产线产能不多,复产产能不超过2500万重量箱,2009年新增产能与退出产能相比略有增加,新增产能对行业不构成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行业产能扩张较水泥、钢材等建材子行业更为理性,产能扩张有放缓趋势,有利于玻璃行业的中长期发展。

  玻璃消费市场容量有所扩大,随着民用建筑市场的成熟,消费能力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的玻璃使用量增多,节能玻璃产品得到更多的推广应用,玻璃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打开。节能玻璃从公共建筑走向民宅,走进农村,刺激玻璃企业提升深加工能力,扩大浮法玻璃原片需求。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障性安居工程等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也将稳定和拉动玻璃市场需求,有利于快速消化过剩的玻璃产能。

  传导时滞为何延长 何时打开窗口

  在行业周期低谷时,深加工企业都有主动降低库存的行为,但金融危机与房地产的低迷、玻璃行业的惯性生产结合在一起,使得行业景气转变速度之快、调整幅度之深,前所未有。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提供的全国59家重点监测浮法玻璃企业月快报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产销率89.20%,销售率同比下降2.93个百分点,浮法玻璃加权平均售价55.11元/重量箱,环比上月每重量箱下降8.1元,行业跌至低谷。在非常态的形势影响下,这次玻璃行业的去库存化过程,明显可分为深加工企业去库存化、生产企业去库存化两个阶段。

  玻璃深加工企业去库存化工作完成得较早并且较快。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2008年11月份浮法玻璃企业库存有所增加,但玻璃深加工企业浮法玻璃库存不多,低于正常库存水平。国内深加工企业实力都较小,船小好调头,主动性强,在2008年10月份出现玻璃价格阶段性高点时迅速完成了库存转移,保存了实力,浮法玻璃的主要库存移向了被动的玻璃生产企业。

  2009年上半年,生产企业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但玻璃深加工企业库存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提供的全国59家重点监测浮法玻璃企业月快报综合统计显示:玻璃生产企业库存量从2009年2月开始下降,从1月期末最高库存2903万重量箱,下降到7月期末库存2059万重量箱。调研中发现,当前不少深加工企业在自身玻璃原片安全库存不足的情况下签约客户,落实订单后才找原片的现象突出,深加工企业的谨慎心态,将使房地产传导到浮法玻璃时间延长,表现为玻璃生产企业的低库存化与深加工企业的低库存观望并存局面,这种新情况将可能再延续半年以上时间,无形中延长了行业传导时滞。

  随着玻璃库存减少,产能保持平稳,房地产需求的好转,流通领域库存减少,浮法玻璃原片供应缓冲小,浮法玻璃原片保障风险加大,深加工企业将补充必要库存来应对房地产需求订单变化,预计从下半年开始玻璃深加工企业将逐步加大原片库存,直至安全水平。与此同时,上半年预售的房地产将在年底至明年初进入施工收尾阶段,从三季度开始将迎来玻璃行业复苏的时间窗口。

  由于房地产需求缓慢回升,玻璃行业去、补库存的时间较长,房地产传导到玻璃复苏时间也将要近一年的时间。

  玻璃产销率上升 局部市场有供应缺口

  浮法玻璃行业景气严重依赖房地产,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惯性较强,房地产去库存化过程就是对玻璃等建材需求的预热过程;随着二季度公布的房地产数据转好,近期玻璃市场出现了量升价涨、产销率持续上升、库存下降的市场特征;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对全国59家重点监测浮法玻璃企业月快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7月份累计生产浮法玻璃22388万重量箱,同比累计产量减少8.07%,1-7月累计产销率105.28%,同比累计销售量增加2.01%,产销率同比提高10.40个百分点,7月期末库存2059万重量箱,同比库存减少1285万重量箱。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9年1至5月全行业亏损4.3亿元,行业连续三个季度亏损,今年二季度实现了全行业微利,显示行业去库存化阶段结束。

  与浮法玻璃行业关系密切的房地产数据是预售面积、开工面积、施工面积,这些数据深刻影响玻璃价格和短期行业赢利能力。近期引发浮法玻璃价格上涨的导火索是在建施工面积同比增长,最近公布的2009年6月份施工面积数据是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新增施工面积达2.1亿平方米,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5.0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5%。玻璃深加工企业三季度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与施工旺季,加工订单及预期向好,补充库存保证浮法玻璃原片供应成为应对房地产需求增长的理性选择,进而带动玻璃价格上涨。

  销量增长、产销率回升、库存减少,表明当前浮法玻璃产销衔接畅通;7月份浮法玻璃原片出厂价的提高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这次提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范围广,几乎涵盖了整个大陆市场,华南、华东市场充当了先锋,区域玻璃产品短期供应不足,供需短期失衡;二是时间突然、调价节奏快,7月中下旬浮法玻璃原片价格开始快速上升,玻璃生产企业频繁调价;三是涨幅大,从2月份最低1200元/吨,到6月份小幅上涨,再到7月份的加速,8月初华南、华东市场挂牌价格分别达到2300元/吨、2200元/吨,接近2007年的高点。

  从新增产能地域分布及区域玻璃消费水平看,局部市场有较明显的供应缺口,如玻璃消费水平较高的华南地区,2009年没有新增投产生产线,明显影响区域短期供应。

  持续多长时间 昙花一现?

  玻璃生产企业资金链一向紧张,没有增加库存的动力,流通领域的商家囤积需占用大量资金,玻璃产品销售因物流成本高,这次价格上涨并非大规模的囤积投机炒作,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玻璃加工企业的需求订单增加与供需衔接短期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玻璃生产企业的惯性生产特点,无力建立过多库存,现金为王思维左右绝大多数玻璃加工企业,玻璃生产企业与深加工企业库存持续减少,玻璃库存低于历史安全水平,历史罕见,反映了房地产市场需求好转的信号明确,房地产向深加工玻璃行业产业链的传导仍有效地发挥作用。

  原燃料(重油、天然气、纯碱)成本增加,与年初相比纯碱价格随着玻璃价格走高有所上涨,重油价格较年初有较大的涨幅,天然气价格也有小幅向上调整;广东省玻璃企业的原燃料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其价格反映了玻璃生产企业的真实成本,也更具有指标意义,而我国多数地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仍受到政策保护,有相对的能源成本优势,在纯碱价格涨幅不大的情况下,玻璃行业短期赢利能力有明显提高。有媒体报道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将在年内出台,天然气价格或有20%以上的涨幅;届时,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玻璃生产企业将失去较低的能源成本利基,天然气价格调整或又引发玻璃产品新一轮的涨价潮。

  房地产数据环比增长较好,同比数据改善,玻璃市场空间扩大,深加工能力提高,消化产能过剩的速度加快,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价格传导环节顺畅,行业赢利能力提高,玻璃行业好光景有望延续至明年年初。

  深加工建筑玻璃率先受益 进入行业景气周期迹象明显玻璃深加工企业是玻璃行业与房地产业联系的桥梁,其主要产品为制造门窗的中空玻璃及安装玻璃幕墙的LOW-E玻璃。

  中空玻璃行业是房地产市场向平板玻璃行业传导联系最紧密的环节,中空玻璃行业直接面向住宅市场,最能感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冷暖。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的数据,2009年1-5月中空玻璃产量同比增长了10.7%,而同期平板玻璃产量下降6.5%,中空玻璃产量2009年1月份同比下降56.6%,2月份同比增长,价格也急剧上升,形势逆转,从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的上半年,中空玻璃的产量、价格走势、波动方向、周期走势就与房地产市场保持了高度的关联。同样,LOW-E玻璃产品在公共建筑市场也取得了优良业绩,产能向效益转化较为明显,如工程玻璃龙头南玻公布的2009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其工程玻璃业务的毛利量、毛利率同比与环比数据均取得了可观的增长。

  与房地产联系较紧密的还有夹层玻璃、钢化玻璃,这些深加工玻璃的上游是浮法玻璃原片,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的产量、价格走势也与中空玻璃的情况类似;上半年,深加工建筑玻璃量升价涨,毛利率提高,率先脱离行业周期低谷,进入了景气周期。

  困扰玻璃行业的宏观热与微观冷现象正在改善,宏观向微观传导途径逐步打通,宏观向微观效益转化的时滞窗口打开,行业景气初露端倪。

  随着浮法玻璃行业进入景气周期,房地产、玻璃、纯碱的产业链传导将适时转向纯碱等基础化工行业,价格传导的接力棒也将交给纯碱等行业。

  玻璃景气状况 纯碱业感同身受

  玻璃、纯碱都属严重依赖原燃料、物流成本较高的基础材料产业,这些行业出于降低物流成本,保证能源供应,贴近消费市场的考虑,形成了生产向原料产地集中,向能源基地靠近,向物流体系发达地区及终端消费市场布建的聚集格局;玻璃行业有持续生产、产地销、散装运输、难贮存和区域销售特征,产业聚集能够形成按企业所需的产品数量和时间供货、节约运输、包装、装卸成本、降低原料储存等有利的成本竞争因素,大型玻璃企业一般都聚集在纯碱等原燃料供应基地或交通便利的港口附近,形成了纯碱、玻璃产业聚集现象,如环渤海湾、黄海中北部集中了山东海化(000822)、三友化工(600409)、渤海化工、青岛碱业(600229)等我国六大碱厂,纯碱生产能力约占全国60%左右;同时,环渤海、山东半岛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玻璃产业基地,国内主要的玻璃生产企业都在这一地区建有生产基地。类似的华东地区有昆山锦港、江苏德邦等前十强纯碱企业,华东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玻璃生产基地。 

  原料采购相对集中,终端消费需求体现及时,价格信号反馈集中、迅速。与房地产传导到玻璃行业有较长时滞相比,玻璃价格传导到纯碱业的时滞极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

  与玻璃行业对房地产行业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纯碱行业集中度较高,且玻璃生产企业对区域纯碱供应商有较强的依赖,纯碱业对玻璃生产企业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出现纯碱价格并非由玻璃产能需求调节而是与浮法玻璃价格联动现象,形成纯碱价格与玻璃价格齐涨共跌的贴身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体现在近期纯碱价格走势上更为明显直观:近期玻璃价格上涨,纯碱价格也迅速跟随上涨。随着浮法玻璃景气度回升,外贸出口形势的稳定,印染、纺织、洗涤等行业开工率的提高,将迅速提升纯碱行业景气,纯碱行业跟随玻璃进入景气周期指日可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