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业银行:限制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10:26  国泰君安

  事件:昨日在市场传言监管层将严格限制银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打击下,银行股普遍大幅下跌。

  本文将以问答形式对以上传言的真实性、背景及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分析1、昨日银行股大幅下跌,远远跑输大盘,主要原因是什么?

  Q:昨日银行股普遍跌幅在2%以上,而两市大盘飘红,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市场传言:监管层将严格限制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

  其实,我们昨日在晨会上曾给以点评,认为该传言对银行股影响有限。

  但市场传言产生了很大的噪音,给银行股的实际走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归纳起来,市场上该传言有以下几个版本:

  (1)银行所发行次级债不得计入附属资本,即全部扣除,属极端类。

  (2)银行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占核心资本的比例上限由50%下调至20%。

  (3)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全部或折扣扣除。

  以上三种版本的传言,在市场上产生了很负面的理解,一旦该措施实施,将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下降。

  2、管理层限制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我们认为,监管层此时若出台限制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的措施,绝非要将银行置于绝境,也不是要故意制造出一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其意图有三:

  (1)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目前银行所发次级债有相当部分在银行系统内认购,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导致银行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未提高,风险并未分散到银行系统外。

  (2)对银行信贷投放过快进行微调。即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一中间变量促使银行节省资本,适当放缓信贷投放速度。

  (3)减缓或分散银行次级债的集中发行。近期许多商业银行由于资本消耗快,利率低等原因发行或计划发行大量的次级债。此时监管层出台相应措施就是想舒缓银行次级债的集中发行。

  3、如何解读监管层限制次级债计入银行附属资本的具体措施?

  监管层既想限制银行次级债,又不至于馅银行于困境。其结果就只能从增量入手。即对商业银行新发行的次级债实行新办法——将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或适当降低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的比例上限。另外,为了平稳过渡,监管层应当给一个过渡期。

  如此将促使银行将次级债发行到银行系统外,而随着时间推移,原来位于银行系统内认购的次级债逐步到期。监管层的意图最终平稳顺利实现。

  4、为什么说将次级债完全排除在附属资本外的可能性不大呢?

  首先,银监会刚刚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指引》(第三次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银行的长期次级债可以计入附属资本,但比例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监管层不至于自相矛盾。

  其次,从国际横向比较看,欧美许多国家创造了众多的资本工具来满足银行所想要的资本,而我国银行的资本计量是非常谨慎的。如果能使银行次级债发行对象全部转移到银行系统外,我国银行的资本计量应当是非常健康的,没必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5、监管层可能出台的限制银行次级债的相关措施对银行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根据前面分析,监管层推出的措施应该是新事新办法,不追溯过去;而且有可能给一定的过渡期,这样对银行现有资本充足率格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可能的影响在于,银行未来发行次级债的难度略有增加,因为它需要全部到银行系统外寻找认购对象。

  作最坏的设想,假设上市银行的附属资本全部由次级债构成(个别有混合债),且其中有一半为银行系统内认购;若采取追溯过去法,则14家上市银行中浦发、民生、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将低于8%(分别为7.05%、7.91%、6.93%),招行、华夏低于10%。不过,浦发、深发展已有增发方案,因此,其总体影响也有限(参表1)。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