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股估值回牛市前夕 70亿元打开3成上涨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6日 21:2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宁国强 北京报道

  在6月的行情中,银行股在大盘迟疑的片刻腾空而起。盘面数据统计,大概70亿甚至更多的资金近日奔涌流进银行股板块。

  估值体系恢复效能

  6月24日,沪综指再次巩固了2900点整数关口,准备向着更高点位冲击。

  “本以为3000点就要开始调整了,但是看现在的形势,好像还要涨。”来自上海某私募基金的人士在当天收市后,与记者谈起他的看法,他一直将股市此轮上涨的理由归因于“滞胀”中的“胀”,或“充裕的流动性”,但市场的表现可能会让他重新寻找解释。

  数据显示,目前A股中银行股的PE少则15倍,多则20倍。这一数据已显著低于A股大盘近30倍的市盈率。

  历史上的银行股最低市盈率出现在2009年的1月,仅为10倍。当时,很多人都认为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已崩溃,谈论估值已毫无意义。

  中金公司认为:“预计该行业2009-2011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速能够达到23%。基本面逐渐改善、相对估值优势、流动性充裕,只要经济复苏过程不出现大的反复,这些4月份以来推荐银行股的理由依然成立。”

  支撑估值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还是业绩。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琰认为,确定的业绩增长、相对较低的估值和充裕的流动性,是看好银行股的三个原因。

  “企业经营越困难,就越依附于银行的帮助,银行业就拥有更多业务和权力。而资金往往会选择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偏偏股价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银行股的爆发看起来理所当然。”一位私募人士分析。

  “未来6-12个月,银行股至少还有30%上升空间。”以上观点出现在6月24日的一份中金公司分析师的研报中。“从PE估值角度看,目前的股价仅相当于2006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4万亿计划 银行成必经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认为:“流动性的支撑,相对乐观的预期,以及信心的恢复,成为近期推动指数上扬的力量。”

  就银行而言,赵锡军认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为银行提供了丰富的业务,而业务量的增加将很直接地体现在银行的业绩上。而相关的信贷风险,则可能根据具体项目的效益情况,在6个月,甚至2年、3年后才会逐渐显现出来。甚至于就项目的选择而言,那时不同的银行会因为不同的投资项目而拥有不同的业绩。届时投资者将不得不面对境况不同的银行股。

  量价双宽的货币政策推动银行信贷高增,银行业绩将率先复苏。在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琰构筑的模型中,银行成为政策最终落实到实体经济的“金融加速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教授指出,当前最为重要的,甚至影响世界的还是那个4万亿计划。银行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根据欧盟的经验,财政赤字规模上限应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即其中9500亿将通过财政赤字的形式筹措。主要则为发行国债方式。”汪同三教授首次透露了4万亿计划的这一细节。

  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危机过后,全球范围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不可避免,转型将是经济复苏的重要特点。转型不等于低增长,中国经济仍有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

  华尔街复活 中国金融活得更好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为2425.26亿元。这意味着一个资金流向的重要“止血”信号。

  全球金融体系回暖,或许还有另外一个证据。

  6月17日,在经历了压力测试后,在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华尔街三大投行带领下,美国十家大银行通过回购优先股方式,向美国财政部总共归还了高达683亿TARP政府援助资金。与此同时,多数银行还计划向美国财政部购回认股权证。而美国财政部表示,这些机构将以“公平的市场价值”回购认股权证。

  摩根大通CEOJamie Demonzai提供给《华夏时报》的资料中抱怨称,出于为美国金融系统整体利益考虑,当时还是选择了“被说服”而接受了这笔资金援助。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美国政府提出了种种限制,不仅是限薪令的问题,更让一家国际投行难以接受的是,美国政府提出了公司优先雇佣本土籍的员工等一系列让人非常烦恼的规定。”

  如果诸如摩根大通当初接受的是其实根本并不需要的政府资金援助,那么金融危机到底又是哪家的危机呢?记者注意到当年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如今只剩下三个。

  2008年全球受金融海啸的冲击较大,国际资本持有者纷纷将资金调回了国内。今年以来,随着金融体系的回暖,这部分资金又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洼地,而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GDP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在国际资本持有者眼中,它依然是投资的首选。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