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产公司抢壳上市 警惕隐性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03:22  第一财经日报

  叶国靖

  抢钱,抢地,还要抢“壳”。资本市场有所回升正给地产公司带来借壳上市的好时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余家地产公司于近期实现借壳上市或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6月初,曾四次启动重组均告无果的S*ST兰光(000981.SZ)终与宁波银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宁波银亿”)“牵手”。S*ST兰光实际控制人兰光集团收到甘肃省国资委相关通知获悉,确定由宁波银亿为兰光集团及所属全资、控股子公司的重组方。

  宁波银亿与雅戈尔(600177.SH)旗下公司雅戈尔置业在宁波当地并称为地产界“双寡头”,但外界对其所知不多。

  借“壳”潮来袭

  在杭州,多宗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戏码”还在上演。日前,万向集团旗下地产公司成功借壳*ST兰宝(000631.SZ),在更名为顺发恒业恢复上市后的首个交易日就经历了12倍的涨幅,之后又继续多次涨停。在此之前,*ST兰宝暂停上市3年,如今市值已一跃超过100亿元。

  无独有偶,SST亚华(000918.SZ) 不久之前公布股改方案,浙江商业集团公司(下称“浙商集团”)将入主公司,并将通过定向增发注入房地产资产。目前,浙商集团拥有三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其中包括浙江名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国际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商集团入主SST亚华预示着杭州地产界将迎来最大的资产重组之一。

  在此之前,重庆已经上演过一波轰轰烈烈的借壳潮。4月1日,凭着与ST得亨(600699.SH)的一纸协议,重庆隆鑫地产搭上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快速列车;3月24日,重庆另一家地产商金科集团用17453万元的真金白银从ST东源(000656.SZ)前控制人手中受让了13.42%股权。

  5月12日,*ST国药(600421.SH)也发布公司重组方案,宣布以定向增发方式购入上海凯迪企业100%股权,摇身一变成为房地产企业。克而瑞(中国)首席研究员陈啸天表示,沉寂了近一年的地产公司上市又风潮再起,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地产商命悬资金链。虽然地产公司已经基本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但是,如今的地产业已经从单纯的土地竞争上升到企业资源配置的竞争,立志扩张的公司都会选择资本市场作为杠杆,IPO、借壳都是重要的手段。

  他同时认为,“远水不能解近渴”,弃IPO 转借壳成为一种次优选择。相比而言,IPO之路漫长坎坷,对于大部分急需拓展融资途径的房企来说,这些房地产公司通过借壳进入资本市场,有助于打通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虽然不见得很快能实现融资,但从长远来看,总会有融资机会。

  警惕隐性风险

  但是,借壳上市的隐含风险亦不容忽视。拖欠巨额债务的ST科健(000035.SZ)日前顺利重组,重组方同方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平对CBN记者表示,“重病缠身”是许多ST公司当前共同的症状。“壳”一定要力求做到“干净”,避免财务陷阱。当前,好“壳”已经越来越少,这是准备借“壳”的地产公司值得思量的重要问题。

  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盛宏业”)在借“壳”广东华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242.SH,下称“ST华龙”)之初曾计划,将公司房地产的相关资产注入当时的S*ST华龙,实现借“壳”上市。但最终以海洋运输业务取代了房地产。

  三盛宏业副董事长周健民表示,借“壳”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一定要做充分的尽职调查,彻底了解其“账面之外”的隐性债务。其次,分析ST公司的股本结构,平衡其与重组方的匹配程度。假如ST公司的盘子很小,而拟注入资产的规模很大,其“联姻”未必圆满。再则,就是原公司的不良资产能否悉数剥离干净,否则将存在后遗症。此外,ST公司所在的地方政府的支持也是至为重要的,重组过程中的许多疑难工作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解决。插图/苏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