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进口铁矿石的角度谈钢铁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17:39  通信信息报

  2009年,铁矿石谈判现在都没有结果,我猜想一下,今年不会有结果了。因为宏观经济背景决定了铁矿石国际价格的定价机制需要变了:凭什么哪一家谈定大家就得跟进啊?

  说白了,就是在基础原材料不值钱的时候,大家都懒得谈,谈判成本太高。10块就10块,8块就8块,差不多。

  但现在,情况变了。

  来自中钢协方面的消息说,中国港口进口铁矿石“有些没有找到买主的矿石”运到中国来了。这消息我一点都不相信,因为,这不可能。海运费、滞港费、仓储费都是有标准的,大概算一下就知道,就算是滞港一到两周,“没有找到买主的矿石”成本比矿石还高,人家何必呢?

  所以这消息是“假的”。如果用收藏界的行话,或者说是好听点的话说,就是:“它不真!”。

  中钢协的统计数据应当是权威的,“今年以来,宝钢、武钢、鞍钢等大企业都在限产,排在增产前50名的绝大部分是500万吨以下的中小民营钢企”。从市场的角度看,这很正常。因为他们在快速的适应市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正常情况下,中国沿海港口的进口铁矿石库存大约保持在5千万吨左右,钢铁公司自己库存的部分无法统计。在港口的库存有相当一部分是有进口资质的钢铁公司或者贸易商准备卖给小钢厂的,其比例也是无法测算的。

  在这一链条的上生产商成百上千,经销商大概成千上万了。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钢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始终没有话语权的本质原因。也许今后会有的,根本的办法是彻底改变目前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因为国际市场基础原材料的地位与30年前完全不同了。

  与其在铁矿石谈判中旷日迟久的打口水仗,还不如告诉他们“我不谈了,我管不了!”。让企业两方或者多方自己做决定。如果我必须生产,但没有矿石,不买不行,这就是刚性需求,比如“宝钢股份”,全得靠进口。综合分析,在铁矿石概念上,它会涨的,适宜中线持有。

  “你爱卖不卖!”敢说这话的,在中国只有“鞍钢股份”和“本钢股份”了。评级为“中线买入”。首钢搬迁了,曹妃甸项目机遇不太好,用河北的矿石不太合算,评级为“观望”。“攀钢系”资产重组的麻烦事情太多,评级为“烦人”,暂时不考虑。        

  “马钢股份”有自己的矿石,但成本太高,进口70%左右是合算的,现在进口矿石偏宜了很多,股价不高,评级为“强烈买入”。

  唐钢与首钢的合资公司进展一般,都涉及资产重组,长线不予考虑。山东方面需要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莱钢股份”的情况更复杂,其操作方式大家知道。我胆子小,评级为“放弃”。

  至于与铁矿石海运相关的海运商、贸易商,自然会有自己的盘算的。但港口股,特别是大宗散装货港口概念的应当注意,很久没有动了。但这行业,我不懂。(北京仰唐投资 季玉恒)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