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瑞银:通胀不是即期问题 银行地产可看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 22:59  经济观察报

  陈李

  通胀预期强烈

  尽管通胀还是未来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它已经对目前的A股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

  从2008年11月银行信贷大幅增长开始,国内投资者开始预期通货再膨胀,今年前两个月超万亿的信贷规模更加坚定了A股投资者通胀预期。

  最能够体现通胀预期的莫过于A股市场上有色金属股票表现了,年初至今有色金属类股票平均上涨84%,远远超越沪深300指数27%的涨幅。

  更有趣的是,同期上海金属期货交易所的商品期货价格涨幅也远远小于股票涨幅。投资者对有色股票的追捧,除了基本面的支持外,更多来自强烈的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是引发通胀预期最重要的推动力。随着信贷大规模释放,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开始回升。根据历史经验,在M1增速回升后的8-10个月,CPI(消费价格指数)也会见底回升。

  投资者普遍认为M1增速已经在1月份出现了最低点,当月仅为6.7%。相应的,物价的最低点也许会在今年的9、10月出现,之后就会逐渐回升,通货再膨胀。在经历了大半年惨烈的下跌后,A股市场也在通货再膨胀的预期下,从去年11月开始反弹。

  但我们需要谨慎地指出,通胀可能并不会立刻到来,通缩仍然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产业角度来看,中国绝大多数产业都面临着严峻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通缩压力始终存在。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核心价格通缩的风险正在增加,但刺激需求的政策措施可以帮助抵御通缩。

  尽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但全球及中国的财政/货币扩张政策不会立刻导致通胀,至少在它们刺激的总需求超过供给之前不会。

  通胀还是通缩,确实对A股市场有巨大的影响。其一,它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物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无风险收益率的变动。如果出现通胀,固定收益品种(债券)吸引力下降,目前的国债收益率已经接近历史最低点,大量囤积在固定收益市场的资金会逃离该市场,转而进入权益类市场(股票),推高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

  其二,物价上升还是下降对于企业盈利有重大影响。通缩会严重伤害企业盈利。观察1997-2000年的GDP增速和工业企业利润变动的情况,就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点。虽然实际GDP增速1998年和1999年相比前一年只下降了一点,但考虑物价因素后的名义GDP增速在这两年都有大幅度下滑。

  而工业企业利润下跌的幅度接近于名义GDP的下滑幅度。中国企业利润对物价非常敏感的原因有两个: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所以净利润对于销售收入非常敏感,收入下滑1%,利润往往下滑超过5%;费用和成本比较刚性,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企业的员工费用支出、厂房租赁支出、广告营销费用却是刚性的。物价下跌对利润的影响大于对收入的影响。

  目前,我们认为中国今年全年CPI将在0.5%左右。轻微的通胀有利于企业利润,但我们并不同意目前市场一致预期所显示的A股上市公司利润增速(7%),考虑到许多原材料、工业企业和银行今年利润增速将出现大幅下滑,我们认为全部A股公司的EPS(每股收益)将下滑10%左右。

  看多地产和银行

  从未来的通胀预期出发,我们目前看好地产、银行等资产富裕型行业。

  我们看好房地产行业的主要原因是一线城市和多数二线城市从去年11月开始房屋成交量不断攀升,今年3月以来许多城市每天成交量甚至超过了2007年的水平。我们的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认为,推动成交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大多数开发商自去年6月起采取了降价策略;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去年实际需求被抑制(因雪灾、地震以及奥运会)以及近几个月激增的信贷。

  由于珠三角地区成交量增长尤为迅猛,我们偏好那些在珠三角有更多项目的公司。

  同时,我们也看好银行股。投资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国银行业的正面和负面信息:比如大规模投放的信贷一定可以带来不菲的利息收入;但快速增长的信贷同样可能导致未来不良贷款率上升;票据融资比例大幅上升变相压缩了国内银行业的净息差。

  但中国的上市银行在今年的利润增速究竟如何,仍然不够清晰。我们相信,即将披露的中国银行业1季度报告,如果实际利润增速超出目前市场一致预期的-10%,那么目前处于市场估值最低端的银行类股票就会有比较优异的表现。

  (作者系瑞银证券股票策略研究主管,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